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王鳳喜:從藥農到老師

本報記者  徐  靖
2018年11月07日08:1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5年時間,從一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普通藥農,轉身變為奔波於全國各地的中藥材種植指導老師,62歲的王鳳喜此前怎麼也不曾想到。這兩年,王鳳喜所在的安徽亳州市梅岩藥材種植合作社在外省推廣中藥材規范化種植,他出差的頻率也越來越高。

  王鳳喜的家鄉亳州十九裡鎮是中藥材種植的傳統區域之一。1982年起,他開始種植中藥材。“一開始是跟別人種,后來自己摸索經驗,但都是憑感覺,掙得也不比別人多。”2013年,王鳳喜加入了老同學梅岩創辦的藥材種植合作社。

  在當地政府的支持引導下,安徽省級農業科研院所將大量有關規范化的研究成果,拿到亳州各地實踐應用。在這種背景下,通過合作社的平台,王鳳喜有了很多跟高級專家學者交流學習的機會。

  規范化的第一個好處,是種植效果得到保障。比如種植白芍,按老一輩總結下的經驗,是每畝地種2500株。但是通過合作社的研究,社員們發現每畝地種植2800株到3200株最合適。“合理密植,既能保証株間通光,也能提高產量。”王鳳喜說。

  規范化的第二個好處是增收。王鳳喜說,白芍的生長期為4年,如果株距、行距保持得當,在前兩年是可以套種辣椒、菊花的,這樣每畝可以多收入3000元左右。隨著掌握的規范化種植技術越來越多,王鳳喜種植中藥材的收入明顯增多,“別人種白芍,一畝地能賣1.5萬元,我的可以賣到1.8萬元,多的還能達到2萬元。”

  規范化的第三個好處,是及時掌握市場信息。“以前是人家種什麼,我就種什麼。最多跑到市場上,問問什麼藥材價格高,但中藥材種植是有周期的,兩年、三年以后價格什麼樣,我們根本無法掌握,隻能碰運氣。”王鳳喜說,合作社能盡力幫助藥農避免藥材價格波動帶來的損失。


 

(責編:蔣琪、張桂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