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湘峪 碧水古堡兩相宜

![]() |
雨中古堡。 |
![]() |
藏兵洞內。 |
![]() |
帥府院中。 |
![]() |
牆頭青苔。 |
![]() |
制圖:張芳曼 |
![]() |
|
雨過天晴,長空如洗。從山西晉城沁水縣城一路向東,沿途蒼柏成林,青山蔥蘢。遠遠近近的山,深深淺淺的綠,倒像是南方的風景。直到穿過將軍腰隧道,又繞過三五岔口,密林深處、白雲掩映的民居漸漸清晰,而民居背后,竟有長城般高低起伏的城牆。北方特有的渾厚之氣扑面而來,湘峪村到了。
湘峪村地處山西沁水、陽城、澤州三縣交界,原名相谷村,因山環水繞,故而后加了“水”和“山”,喚作“湘峪”。據介紹,明末村裡孫氏兄弟帶領鄉民修筑堡寨,為后世留下一座杰出建筑工程。
湘峪古堡防御特征明顯:南城牆密密麻麻的藏兵洞,面向護城河一字排開,猶如蜂窩一般。
在孫氏后人孫小向引導下,記者一行貓腰由南城門走尺寬木梯下藏兵洞。洞內空間寬敞,平時可囤糧,戰時可駐兵。透過拱形窗口,城外風貌盡收眼底,可作瞭望防御。洞內牆上還建有放置火把的鬆柏台,與瞭望孔錯位布局,即便洞內燈火通明,城外也絲毫不覺。洞內道路曲折,宛若迷宮。
孫小向介紹說,藏兵洞不僅與城牆合為一體,而且與城內主要大院相連相通,便於帥府戰時指揮。
果然,穿過時明時暗的藏兵洞,沿石階斜坡上行,就出了南城牆,到了南角樓下。登水邊高閣,憑欄遠眺,但見古堡倚山面水,似扇面緩緩鋪開。古堡依山而建,地勢狹小,東西長280米,南北寬百米有余。故而堡內建筑布局緊湊,凝練簡約。
湘峪古堡的部分建筑帶有中西文化交融的味道。比如,雙插花院正房耳房高低錯落,參差不齊。正房是3層,耳房則為4層,好似雙塔佇立樓邊。孫小向說,雙插花院二樓建有露台可供遠眺,解決了堡內院落疊拼造成的採光不足問題,是堡內建筑最為奢侈的“配置”。
湘峪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一畝。年輕人平日裡外出打工,也不常居住。如今堡內常住的僅有20戶人家,基本都是老人。宅是老宅,但水、電、氣、暖一樣不缺。
截至2017年底,湘峪古堡投入上億元資金,修繕完工了雙插花院等14個代表性院落,建了生態停車場、星級公廁,完善了基礎設施。“沁水地下有煤層氣,古堡裡頭全通上了,自來水也都有。”村民說。
文化旅游的春天來了,老百姓躍躍欲試。村民張仕秀把自家院落打扮得生機盎然,栽種著葡萄、石榴、杏樹和各色花草。
村裡的負責人說,目前對湘峪古堡進行的是保護性修復,並沒有完全對外開放,但村裡已規劃並簽訂協議:未來5年投資10億元,依托古堡打造5A級景區。
小貼士
怎麼去:晉城市區出發,走高速,1小時即到﹔乘高鐵至侯馬西站,換汽車,2小時車程。
吃什麼:燒肝、十大碗、炒饸饹。
玩什麼:鑽藏兵洞、古堡探秘。
《 人民日報 》( 2018年10月22日 0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