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深處號角鳴

四川省越西縣推進農文旅一體化發展助力精准扶貧

2018年10月11日08:55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涼山深處號角鳴

圖為吉皮伍合正在傳授漆器工藝。

“文房四寶”“步步登高”“洞藏乾坤”……9月9日,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一場豆腐盛宴閃亮登場。這是“君在山水間·2018越西第四屆文昌文化旅游節”的一大亮點。旅游節上,大紅袍貢椒、優質蘋果等名優特產紛紛亮相,人們載歌載舞,“四川省民間藝術(彝族銀器制作)優秀傳承人”曲木克底穿上節日的盛裝,現場展示銀器的制作工藝。越西縣獨有的民族風情,觀音碧潭、陽糯雪山等盛景,源遠流長的文昌文化、絲路文化、三國文化,借助旅游節的平台,展示、傳播出越西獨特的文化品牌。

1994年,越西縣被確定為國家級貧困縣。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越西縣委、縣政府按照“一核統籌、兩線作戰、三大攻堅、四治並舉、五級聯動”思路,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四個好”目標,攻堅克難、銳意進取,2014年至2017年,共退出86個貧困村、脫貧9676戶40479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2.8%,貧困群眾的生活、貧困村的面貌正發生深刻變化。如今,越西縣委、縣政府正著力將全域旅游作為首位產業,將其與精准扶貧、鄉村振興緊密結合,大力推進“農文旅一體”發展,吹響了決勝脫貧攻堅的號角。

推進現代農業,讓特色農產品優質優價

越西縣有著優良的生態環境。2016年,越西縣列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境內有申果庄省級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大熊貓、小熊貓、珙桐、紅豆杉等10多種國家一類、二類保護動植物在此繁衍生息。

越西縣也是一個農業大縣。“越西蘋果”獲農業部地理標志保護証書、國家綠色食品証書,“越西甜櫻桃”獲國家農產品地理保護標志認証、國家綠色食品A級標准認証,“越西貢椒”獲國家農業部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認証,越西縣還是國家綠色馬鈴薯原料生產基地,現代煙草主產縣。

記者來到大屯鄉大同村,漫山的果園裡,“蜂王漿”“金星”“紅富士”……紅艷艷的蘋果已高挂枝頭,脆甜可口,置身其中,一派果韻秋香。鄉黨委書記郭進才告訴記者,大屯鄉的大興村、大同村是越西縣優質早熟蘋果示范基地、“越西蘋果”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兩村現種植蘋果面積6500畝,其中投產4000畝。為了支持蘋果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增收,2016-2018年,地方政府共投入財政支農資金1000萬元,新建太陽能提灌站1座,蓄水池1100立方,果園灌溉管網20千米,果園機耕道路硬化5.5千米,基礎設施建設已基本完成。同時,大力推廣優質早中熟紅津輕、紅王將、巨森蘋果品種,並對原有老品種“金冠”、“元帥”系列逐年進行高接換種,現已完成蘋果良種高換2500畝。

“盛果期早熟蘋果果園,平均每畝產值1萬元,純收入0.7萬元,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郭進才說。下一步,大屯鄉將打造集休閑觀光、旅游度假、科普示范、生產加工、銷售體驗於一體的新型產業示范園,並在此基礎上,融合發展鄉村旅游、避暑度假等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脫貧奔康。

近年來,越西縣牢牢把握精准扶貧和烏蒙山片區連片扶貧開發的機遇,把產業扶貧與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底蘊深厚的農耕文明,通過現代化、品牌化、規模化,釋放出新的活力。下一步,越西縣將著力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在大花鄉、丁山鄉、大瑞鎮建設特色水果產業融合園,新建2000畝的甜櫻桃、蘋果基地﹔在大瑞鎮、大屯鄉新建1000畝設施蔬菜基地﹔在觀音河谷建設虹鱒魚良種場等。同時,在高山和二半山區等特色農業資源豐富的地區,引入龍頭企業,採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村+貧困戶”的發展模式,讓牛、羊、馬鈴薯、蕎麥、燕麥、高山錯季蔬菜、藜麥等農產品實現優質優價,從而在根本上實現貧困戶脫貧,貧困村“摘帽”。

發展文化產業,在傳承中保護傳統文化

越西縣地處四川省西南部,千百年來,彝、漢、藏、回等10多個民族在此相生相融,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這裡有彝族的火把節、彝族年,爾蘇藏族的則跺尕(爾蘇火把節)、布渣卓、措來屋(三月初一,射箭節)、拉杆比等民族傳統節日,飲食、服飾、漆器等頗具特色,帶有原始宗教色彩的風俗習慣更增添了一絲神秘。

為了保護這些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越西縣委、縣政府積極開展發掘和保護工作。2017年11月,越西九大碗、彝族嘗新節、彝族銀飾制作技藝、布爾熱達克孜托、薩巴誦經調,被列入涼山州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樂青地鄉享有“銀飾之鄉”的美稱,瓦曲村更是遠近聞名的“銀匠村”,村民世代從事銀飾加工。雞冠紋、蕨草紋、日月紋、孔雀紋……彝族的祖先觀察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樹葉、飛禽走獸,抽象出豐富多彩的圖案。村裡有從融銀、拉絲到洗銀一整套加工的設備、工序,產品遠銷漢源、昭覺、西昌、甘孜、九龍等地。

村民海來吉日擅長制作耳環、耳墜。“我們的加工工藝都是從父輩那裡傳承下來的,所有的圖案、花紋,都是手工敲打而成。”海來吉日告訴記者,每隔十天,就會有人上門收購一次。他家每批能制作300多對耳飾,依市場行情,每年可收入七八萬到十幾萬不等。

“早在2016年7月,我們就扶持村內大戶成立縣內第一家銀首飾加工公司‘越西古銀庄首飾有限責任公司’,希望能夠借此帶動經濟條件較差的村民,通過從事傳統銀飾加工脫貧致富。”樂青地鄉鄉長劉曉勇說,“目前,我們正在籌備銀飾加工專業合作社,初步社員已達200人,其中,在外有門市的大戶就有30人。下一步計劃發展電子商務,並組織社員編制越西縣銀飾加工行業標准,規范加工工藝。”

普雄鎮是涼山州民族第一大鎮,95%的人口是彝族人。村民吉皮伍合是涼山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來到他位於普雄鎮上的店鋪,一個個帶著濃烈彝族特色的“紅、黃、黑”三色的漆器,令人目不暇接。在這裡,既可以看到“薩拉博”酒器、畢摩烏吐,也有托盤、碗筷等傳統日常用具,還有結合了現代需求的花瓶、桌子。在他們呷拖村的作坊裡,17個學徒,正分別從事著打磨、上漆、作畫等工序。

吉皮伍合告訴記者,制作一件漆器,要經歷10多道工序。過去,這些原生態的漆器主要的是通過批發商採購銷售,每年成本50多萬元,銷售收入在70萬元左右。為了讓漆器走向更廣闊的市場,今年4月,鎮政府支持他成立了彝族漆器銷售公司。

“我們在推進脫貧攻堅、移風易俗的同時,也注重保護、傳承傳統文化。”普雄鎮黨委書記吉瓦什坡說,“普雄鎮共有4個貧困村,我們將扶貧資金整合,給予每個村30萬元產業發展基金。通過村級合作社,鼓勵、支持吉皮伍合創業,發展文化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打造越西名片,走農文旅融合發展道路

越西縣是文昌文化發源地,自古便有祭祀文昌帝君的習俗,金馬山、紫府飛霞洞、觀音碧潭、拜仙橋、文昌大廟等古跡,都有著文昌帝君張亞子的傳說。

2015年以來,越西已經成功舉辦四屆文昌文化旅游節,“君在山水間”的形象越來越深入人心。

“文昌文化旅游節是文昌文化傳承發揚重要平台,是凝聚新時代精神之力的重要支撐,是推動鄉村振興的良好開端。同時,也向社會各界友人發出邀請,持續關注越西、認識越西、共同建設越西,確保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實現越西轉型跨越的美麗夢想。”越西縣委書記袁洪說。

為了重點突出彝族文化特色,給彝族地區銀飾、服飾、漆器等傳統手工藝品搭建展銷平台,普雄鎮以建設四川省“百鎮建設示點鎮”為契機,推進銀飾街、服飾街、漆器街規劃建設,傾力打造獨具特色的大涼山彝族手工品交易重鎮。

大屯鄉的蘋果採摘體驗節、普雄鎮的“嘗新節”,均已連續舉辦三屆,其中,普雄鎮今年還舉辦了第一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慶祝儀式,一批帶著農業文化色彩的旅游節慶正逐漸起步開篇。

目前,越西縣以文昌故裡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為核心,打造以保安爾蘇藏寨、新民夢回蜀鄉、大屯果鄉秋韻、丁山櫻紅庄園、中所水韻之鄉、南箐紅色記憶、馬拖驛路花海、書古濕地綠洲、普雄五彩梯田、申果庄林海尋幽等為內容的“鄉村十景”,全力推動農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記者姚媛文/圖)

(責編:王瑤、張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