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盡銳出戰 攻克堅中之堅——精准扶貧論壇和慈展會國際公益峰會發言摘登

2018年09月21日08:2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打造扶貧品牌 實現多方共贏

  京東集團黨委書記、副總裁 龍寶正

  京東電商精准扶貧注重打造扶貧品牌、撬動當地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很多貧困地區“有特產無品牌”或者“有品牌沒有知名品牌”,打造品牌對於農產品更好走向市場非常有必要。京東扶貧“跑步雞”作為河北武邑縣貧困戶參與度最高的品牌項目之一,兩年來已幫扶貧困戶超千戶。

  在規模化養殖方面,京東扶貧“跑步雞”項目充分發揮各方技術力量作用,提高農產品質量。在扶貧品牌培育方面,該項目從養殖、營銷推廣、技術追溯等各個環節介入,打造綠色、安全農特產品規模化、標准化的品牌,並在更多地區推廣復制。實踐証明,京東扶貧“跑步雞”項目既吸引了貧困戶積極參與,又為消費者提供了綠色無公害的優質產品,實現了貧困戶、消費者和項目實施企業多方共贏。

  線上線下結合 農民電商雙贏

  貴州省投資促進局黨組書記、局長 馬 雷

  三年來,貴州貧困人口減少了460萬,其中電商扶貧起到很大作用:直接幫助10萬人脫貧,提供近10萬個就業崗位,同時,通過快遞業務形成超過20萬個物流領域崗位。

  目前,貴州全省80%的鄉鎮、51%的農村有電商服務站,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農村和城鎮的統籌化發展。過去,在貴州農村,買瓶礦泉水可能都要比城市貴很多。如今,電商在降低農民生活成本的同時,還有效提高了農民收入,當地綠色優質農產品通過電商走出了貴州、贏得了市場。

  理想的電商扶貧,應該是產業導入式的扶貧,是線上線下的有機結合。在落實電商扶貧過程中,貴州把吸引市場主體與農村產業結合當作重點,這樣的合作不僅為農民帶來效益,而且能夠讓電商企業得到穩定的供應,實現雙贏。

  做優電商平台 服務貧困群眾

  北京大學貧困地區發展研究院院長 雷 明

  電商扶貧是精准扶貧的一項重要舉措,目前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

  如何打造優質的電商扶貧品牌,我有三點建議:一是打牢基礎。包括技術基礎、數據基礎以及服務基礎。互聯網企業應具備搜索、個性化推薦等基礎性網絡技術﹔構建起以大數據為基礎的雲平台﹔打造便利的數據服務,實現客戶對品牌的認可和忠誠。二是轉變認知。電商扶貧不僅是實現商品交易、獲取收入的平台,更是實現自身價值以及社會價值的平台,同時還是服務與人才培養的平台,要通過互聯網技術更好服務貧困群眾。三是專業化。電商扶貧要遵循市場規律、發揮自身優勢,將扶貧與電商自營主業有機結合,從而獲取源源不斷的動力。 

  對接市場所需 對准農民所盼

  金正大集團副總裁 胡兆平

  金正大多年來的扶貧重點就是農村。農村脫貧,目前主要面臨三個問題。一是種植無序。不知道種什麼會賺、種什麼會虧,這可以通過對市場前景進行大數據分析來解決。二是如何種好。這需要不斷更新農民的知識和技能。三是如何賣好。很多優質的農產品找不到真正的客戶,賣不上好價錢,而想買優質農產品的人也不知道去哪裡購買才靠譜。此外,農產品在市場和流通環節耽誤時間,也會消耗價值,成為農村脫貧的痛點。

  電子商務近年來發展迅猛,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為優質農產品埋單,而通過大數據分析和電子商務平台,將實現從生產源頭到流通渠道、再到需求市場的無縫對接,會有相當可觀的前景。

  創新產業協作 提升扶貧效益

  江蘇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王志忠

  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中,江蘇創新產業協作模式和勞務協作機制,扎實推進就業扶貧,發揮金融資源優勢,不斷提升扶貧協作的質量和效益。截至目前,江蘇已與5省份的89個貧困縣結對,既邀請當地企業家來江蘇推介產業,也鼓勵江蘇企業到幫扶地區投資。江蘇常州協助引進全國40余家玩具工廠簽約落戶陝西安康,吸納用工2200多人。

  就業扶貧方面,截至2017年末,陝西、青海、貴州等地在江蘇辦理就業登記人員總量超過21萬,僅2017年受幫扶地區就有1.4萬人在江蘇實現就業。

  金融是脫貧攻堅系統工程得以循環通暢的關鍵。2017年,江蘇注資1420萬元扶貧協作資金,建立安康市扶貧協作融資擔保基金,撬動了10倍的金融信貸資金。

  搬出貧困山區 踏上脫貧之路

  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區委副書記 楊維政

  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推行的“菜單式”易地扶貧搬遷,為搬遷貧困戶精心制定安置方式、建房方式、產業發展三個菜單,讓貧困戶自由選擇、自主建設,政府幫扶激勵農戶發展,走出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貧困山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新路徑。

  在安置菜單中,設置了分散自建、規模集中、城鎮購房和政府建房兜底安置4種安置方式﹔在建房菜單中,設置了統規統建、統規聯建、工程隊代建和農戶自建4種方式﹔在發展菜單中,設置了特色產業增收、就業創業增收、政策扶持增收3個渠道,讓搬遷貧困戶增收致富。

  目前,全區2682戶9086人已全部搬遷入住。搬遷后就業3500余人,年人均收入4500元以上,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

  心系貧困學生 著力教育扶貧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張軼鵬

  對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伊利有著天然的使命感。助力精准扶貧,伊利集團推出了“伊利營養2020”精准扶貧公益項目。

  伊利連續16年大力支持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僅2017年,伊利便提供伊利學生奶480萬盒,惠及超12萬名貧困地區學生。在捐贈營養物資的同時,伊利還通過開展培訓課程,有效提高貧困地區青少年營養健康意識,培養健康衛生習慣和認知能力。

  通過不斷實踐,“伊利營養2020”項目已探索出“立足產業、立體扶貧、精准擔當”的獨有模式。下一步,伊利將繼續以“三區三州”為重點進行精准的公益投入,加大教育扶貧、產業扶貧等力度,幫助扶貧對象穩定脫貧,為打贏打好精准脫貧攻堅戰貢獻力量。

  種植地道藥材 帶動農民致富

  上海相宜本草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嚴 明

  2014年開始,相宜本草決定與專注紅景天種植研究十余年的西藏農科院合作,開展紅景天種植項目。短短幾年間,相宜本草已在西藏建立了兩大紅景天種植基地,累計種植約8萬株紅景天,既保護了當地紅景天的生長環境,又改善了當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工作就業。

  實踐証明,紅景天種植公益項目是一個具有啟發性和開拓性的項目。對於自然界,人工種植技術讓原本即將消失的紅景天重新在西藏盛開﹔對於當地村民,基地提供大量工作機會,改善了種植基地人民的生活﹔對於企業,相宜本草獲得可溯源的地道藥材,贏得了消費者的良好口碑和亮眼的銷售成績。如此從公益到銷售的良性循環,在提升企業社會美譽度的同時,也帶動了品牌的經濟效益,引領了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公益生態模式。

  光伏嫁接農業 創造就業崗位

  中利集團—騰暉光伏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 陳 杰

  中利集團自2015年起投身光伏扶貧事業,積極探索新模式,創新推出“貧困村光伏農場”精准扶貧項目。截至目前,中利集團已經幫助全國73個貧困縣建設了“貧困村光伏農場”,助力7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

  中利集團的“貧困村光伏農場”以村為單位,每個村建成一所光伏電站,上面發電、下面發展農業。項目不僅帶來發電收益,更將光伏發電與現代化科技農業有機融合在一起,實現了光伏嫁接大農業的同步發展。同一塊土地不僅能生產綠色電力,還可以被改造成糧食大田、經濟作物種植場、水產畜牧養殖場,給農民帶來更多收入。

  每個村級光伏農場可以提供30多個就業崗位,實現農場工資制。讓有勞動力的貧困戶通過打工獲得收入,從而使貧困村實現穩定的“光伏+農業+就業”的疊加收益。
 

 

(責編:張桂貴、蔣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