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廣河脫貧樣本助兩岸記者解碼大陸精准扶貧

劉斐

2018年09月19日08:27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原標題:甘肅廣河脫貧樣本助兩岸記者解碼大陸精准扶貧

  據新華社蘭州9月18日電(記者劉斐)走進位於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廣河縣的紅星村幼兒園,紅、黃、藍、紫四色塑膠短跑道奪目而入,旁邊的教室裡傳來稚嫩的兒歌聲,伴有歡快的鋼琴聲。

  2016年,台資企業頂新集團下屬頂新公益基金會捐資60萬元(人民幣,下同)、縣政府配套31萬元建設了這所村級幼兒園,並於2017年9月投入使用。建筑面積217平方米的幼兒園最多能容納150名學生。

  廣河縣教育局局長馬武新表示,紅星村幼兒園的建成,解決了全村多年來幼兒上學難的問題,充分體現了廣大台資企業對公益事業的熱心,是對“兩岸一家親”理念的積極踐行。

  據悉,台資企業在廣河縣捐助建設的幼兒園有7所。

  自17日起,由兩岸暨香港10余家媒體20多位記者組成的“海峽兩岸記者精准扶貧聯合採訪團”,在3天時間內走訪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探訪大陸精准扶貧工作實效。

  採訪團一行首站廣河縣,農業人口佔83.8%,少數民族人口佔98%,目前尚有貧困人口3.23萬人,貧困發生率為15.13%。

  國台辦派駐廣河縣挂職紅星村第一書記的常超認為,當前村裡的扶貧思路是想辦法給予老百姓一定的產業“造血”功能。通過對貧困戶養殖、種植及外出務工等增收渠道的獎補,調動其積極性,助力其精准脫貧。

  他舉例說,第一書記抓黨建促扶貧,與當地干部一起廣泛動員並協調資源支持村民發揮傳統優勢,擴大牛羊養殖規模,增強大家參與的獲得感,這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本村畜牧養殖產業的發展。

  邊說邊走,就來到了村民馬二不都家的羊棚。馬二不都說,自己過去在青海格爾木打工,收入不穩定。2016年村裡動員搞養殖,還給了5萬元無息產業貸款,自己就想試試。

  如今,這個一家四口人的頂梁柱已經讓全家年純收入超過了1.5萬元,3頭牛、100多隻羊使這個家庭有了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

  “今年政府又給了6000元扶持資金。”自稱“不愁吃、不愁穿”的馬二不都憨笑著說。

  對廣河縣來說,如何實現整縣脫貧是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廣河縣找到了電商扶貧這條路,在電商帶動貧困戶就業創業上下功夫,採取“前店后廠帶貧困戶”的模式,探索電商扶貧加工車間。

  在廣河縣電商創業孵化園內的甘肅聚鼎工貿有限公司裝配車間,25歲的殘疾人士馬海岩正忙著給一條條聖誕燈收線,四周還有大約40個工人在從事收線和絞線工作,其中大多數是婦女。

  這個為台資企業提供來料加工的車間裡十分安靜,與隔壁加工羊皮衣物及縫制民族帽冠的車間,形成強烈對比。

  “工作輕鬆,收入也穩定。”馬海岩說,一天8小時工作時間裡,自己大概能做45件,差不多一月收入1800元以上。

  目前,聖誕燈加工的扶貧車間已推廣到村裡,許多貧困戶婦女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

  國台辦派駐廣河縣挂職縣委常委、副縣長的李楊介紹說,目前,全縣設立電商扶貧車間14個,帶動2000多名勞動力從事小型加工,其中貧困戶1500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

  電商創業孵化園中,“后廠”帶動就業,“前店”則積極把當地產品通過網絡銷往更遠更廣的地方去。

  隨處可見的“決戰雙十一”標語圍繞下,村民馬潤蓮通過阿裡巴巴的客服軟件給咨詢的客戶發送消息。已經在此運營個人網店半年多的馬潤蓮,經營約十種產品,每月能收到幾百單生意。

  廣河縣商務局局長馬俊祥說,2015年開始,縣裡的電商銷售額已超過實體店,今年線上銷售額有望達到1.5億元。

  通過參訪,台灣記者們紛紛對大陸的精准扶貧思路與方法“點贊”。“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台灣三立電視台記者任以芳說,這不僅提高了貧困戶的收入,還讓過去守在家中的婦女有了工作,更因為“家門口就業”吸引了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回鄉,避免了鄉村空心化。

(責編:蔣琪、張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