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鄉”杞縣的產業升級之路:巧“蒜”乾坤

孫志平 宋曉東

2018年09月05日08:39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蒜鄉”杞縣的產業升級之路:巧“蒜”乾坤

30平方米的辦公室裡,6台電腦前客服人員指尖飛舞,僅一天就能成交上千單,上萬斤的杞縣大蒜從這裡發往全國,這僅僅是一家剛剛營業半年的電商蒜企晒出的成績單。如今在杞縣,大蒜經越念越好,蒜裡的乾坤越“蒜”越大,大蒜產業升級之路越走越寬。

小蒜頭做出大產業帶動脫貧致富

河南省杞縣是我國大蒜的重要產區,目前全縣大蒜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70萬畝以上,總產量超過90萬噸,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居全國第一,全國市場內有近三分之一的大蒜來自這裡。杞縣農民王臘月家裡種了幾十年的大蒜,“蒜價高的時候一畝地能賺個萬把塊錢,少的時候也有兩千來元,杞縣人都靠大蒜過日子。”王臘月說。

悠久的種蒜歷史和豐富的大蒜資源,使杞縣成為大蒜交易的中心。雖然已過了大蒜交易的高峰期,但在杞縣晟大物流園裡,記者仍然看到進進出出的大貨車、三輪車、小推車滿載著大蒜,經銷商忙碌地卸貨、裝載。晟大物流園總經理侯俊嶺說,這裡是全國最大的大蒜交易市場,今年以來物流園大蒜交易量已經超過70萬噸。

目前,杞縣已有150多個大蒜生產專業村,大蒜保鮮與恆溫冷藏庫650多座,年儲存能力達到50萬噸,加工能力超過10萬噸,此外大蒜貿易企業達130家,專業大蒜經紀人1萬多人,每年直接、間接出口大蒜16萬噸。在杞縣,小小的蒜頭已經成長為最大的農業產業,全縣有70萬農民從事大蒜產業,僅大蒜一項,蒜農人均增收7000元。

不斷壯大的大蒜產業也成為杞縣脫貧工作最有力的抓手。杞縣農產辦負責人劉宏偉說,1畝大蒜可產鮮蒜3500斤、蒜薹350斤,種植成本卻不到2000元,今年杞縣8331戶貧困戶種植大蒜2.4萬畝,僅此一項全縣種植大蒜的貧困戶就可增收960多萬元。

延長產業鏈 多“蒜”附加值

在杞縣的帶動下,大蒜成為周邊縣鄉的“香餑餑”,目前杞縣及周邊地區種蒜規模近200萬畝。然而,隨著大蒜種植面積不斷增長,市場供求不平衡問題凸顯,蒜價漲跌變幅加大,今年還是“蒜你狠”,明年可能淪為“蒜你慘”,如何保障蒜農穩定增收成為一大考驗。

杞縣電商辦主任王海濤說,為進一步拓寬杞縣大蒜的市場銷售途徑,近年來杞縣搭建電商平台,提升大蒜電商銷售能力。目前在電商產業園已有72家企業,2018年前8月,通過電商銷售的大蒜就超過1720萬斤。

為進一步打破“蒜周期”,給農民吃下“定心丸”,杞縣還加大大蒜科研培育,以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蒜頭從農貨變成了商品。在杞縣潘安食品有限公司,經過一條條現代化生產線,大蒜被加工成黑蒜、大蒜切片,提取了大蒜素、大蒜油,遠銷海內外。企業與中國農業大學聯合成立大蒜研發成果轉化基地,建立了全國先進的大蒜產品研發中心,研發的大蒜航空食品、大蒜飲料投產后將實現大蒜產業的初加工、精加工、高端加工、冷鏈物流和創業就業的系列融合。

杞縣縣長宗家禎說,杞縣圍繞“大蒜”產業,逐步形成種植、交易、儲藏、研發、加工、銷售等完整的產業鏈條,增加了農副產品附加值,大蒜種植業成長為大蒜產業,帶動農民加快脫貧致富。

“買全國、賣世界” 探索大蒜創意業態

雖然產量、銷售在全國縣域名列前茅,但杞縣大蒜仍存在著深加工能力不足、產業鏈條不強、交易模式落后等問題,要打造金牌大蒜,杞縣的大蒜產業仍迫切需要向新型業態轉型。

2016年,杞縣申報建設河南鑫杞農產品現貨交易中心項目,利用“互聯網+”思維,提出了“大蒜產業鏈服務平台”概念。河南鑫杞農產品現貨交易中心總經理張繼承介紹,交易中心將重點投資與大蒜產業有關的配套性交易設施、倉儲物流、蒜農服務、會員交易信息、種植服務系統,解決企業地域性和信息不對稱的障礙。項目建成后可直接提供就業崗位8000余個,影響帶動40余萬人從事大蒜產業相關工作,有力推進大蒜交易現代化。“未來,交易中心將強化大蒜產業的定價權、話語權,讓杞縣大蒜實現‘買全國,賣世界’。”張繼承說。

此外,在大蒜種植生產的機械化和現代化建設上,杞縣還依托國內糧機龍頭企業茂盛機械有限公司,研發制造大蒜收獲、加工等機械設備,解決當前大蒜種植收獲高度依賴人工的問題,同時積極引進更多大蒜裝備制造企業,不斷提高大蒜深加工能力。

宗家禎表示,特色農業必須緊緊抓住當地實際,種大蒜、賣大蒜是杞縣農民的傳統,杞縣的發展也必須在大蒜上下足功夫。未來,杞縣還將加快發展大蒜創意農業,打造一批集“生態觀光、休閑體驗、民俗展覽、文化創意、餐飲美食”等功能於一體的特色“蒜鄉”小鎮,不斷探索大蒜文化創意業態,拉長和完善大蒜產業鏈條。

(責編:蔣琪、張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