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家河村:“香菇書記”賣菇忙

2018年08月30日09:05  來源:陝西日報
 

8月23日5時,呼世誠提著兩大袋子香菇趕往超市,因為超市要趕早收購新鮮的香菇。

每天將延川縣關庄鎮賀家河村村民前一天准備好的香菇送往超市、火鍋店、餐館等處售賣,是賀家河村第一書記呼世誠的常態工作。

“累點不要緊,隻要能幫鄉親們多賣些香菇就行。”呼世誠說,“我每天送的香菇基本是通過發送微信朋友圈售賣出去的。”

“延川需要香菇的朋友抓緊了!賀家河新出的香菇,數量有限,每斤8元,歡迎購買、轉發!”

“最近幾天受寒潮影響,香菇個頭兒不大,但肉質緊實,口感鮮美,請朋友們繼續支持購買!”

“朋友們,經常吃香菇有益健康,歡迎長期訂購賀家河香菇!”

……

呼世誠的微信朋友圈幾乎發送的全是此類信息,他也因此得了一個“香菇書記”的稱號。通過在微信朋友圈發送信息,呼世誠把村裡的香菇一斤一斤地賣了出去。去年至今,他一共為賀家河村村民銷售香菇3萬余公斤,累計銷售額達23萬余元。

2017年4月,呼世誠被選派到延川縣關庄鎮賀家河村任第一書記。賀家河村分3個自然村,有村民246戶902人。初到賀家河村,擺在呼世誠面前的是產業結構單一、集體經濟缺失、基礎設施發展滯后、群眾思想觀念保守等問題。如何快速發展產業帶領群眾脫貧,是呼世誠考慮的頭等大事。

2017年,延川縣把食用菌產業作為促進群眾脫貧致富的特色產業來抓,大力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呼世誠瞅准這個機會,希望引進香菇產業,讓村民過上更好的生活。

“要脫貧,得先改變村民的思想觀念。”通過逐戶走訪,詢問發展產業意願,呼世誠心裡有了譜。他說:“剛開始大家都不願意搞這樣的‘賠本’產業,做了很久的工作后,大部分貧困戶才同意發展大棚香菇產業。”

有了群眾的支持,賀家河村食用菌產業建設進展順利。呼世誠又聯系包村干部,修好了3個自然村之間的通村道路,建起8座大棚種植食用菌,其中6座大棚分屬6戶貧困戶,剩余2座屬於村集體產業。

“養雞沒有賺到錢,還是靠著香菇才翻了身,今年我也能跟著大伙兒一起脫貧。”賀家河村63歲的貧困群眾王秀芳,2017年入秋開始種植大棚香菇,四茬下來一共收入了1萬多元。

“村裡的香菇幾乎是呼書記一個人賣出去的。村民們一摘下香菇就去找呼書記,他從來都不推辭。”賀家河村村委會主任王延文說。

“這些是靠微信朋友圈賣出去的香菇賬單,10斤、8斤、5斤……”8月23日,呼世誠指著一摞厚厚的賬單說,“香菇出村前要稱好,賣的時候還要再稱一次,把賬記對了,才能跟村民交代,做到一分錢都不差。”

“我們的香菇種植技術還是不到位,有些香菇能賣8元一斤,不好的隻能賣兩三元一斤。”呼世誠說,“現在有了技術員給村民搞技術培訓,以后不怕村裡的香菇產量低了。”

“村裡的大棚一共可以放4.5萬個菌棒,每個菌棒可以生產三至五茬,按每棒每茬產香菇半斤計算,一茬能生產香菇2萬多斤。這筆賬算下來,我們村今年脫貧不成問題。”說起賀家河村的香菇產業,呼世誠信心十足,“從無到有,再從有到好,賀家河村產業發展從此會走上快車道,今年村上所有貧困戶都能如期脫貧!” 

(責編:白純歌(實習生)、張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