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壯大集體經濟+精准脫貧”帶來村社共贏

2018年08月29日08:40  來源:遼寧日報
 

水泉鎮水泉村位於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北部,地處大凌河和牤牛河交匯處,以前這裡是出了名的貧困村。近兩年來,該村黨支部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與脫貧攻堅工作相結合,把思想政治工作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條“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脫貧模式,帶動貧困戶增收,促進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實現了“黨群共建、村社共建、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良好局面。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支部強不強,全看領頭羊”。2016年,通過村“兩委”換屆,把政治素質好的黨員致富帶頭人選進“兩委”班子,把帶富能力強、善於做群眾工作、懂經營、會管理、敢擔當的黨員選為村支部書記,使黨支部的凝聚力、戰斗力和號召力明顯增強,為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為早日實現脫貧摘帽,水泉村“兩委”班子先后多次到先進地區考察學習,最終在2016年7月研究決定,成立了由村集體領辦喀左縣水泉潤澤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10.67公頃發展特色種植,將全村所有建檔立卡戶納入合作社,利用土地、項目資金等方式入股,通過土地承包費、務工等不同方式獲得利潤分配和股份分紅,形成了“壯大集體經濟+精准脫貧”共贏發展的新模式。合作社實行統一苗木、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統一植保技術服務﹔統一機械化作業﹔統一農產品加工、包裝、儲藏﹔統一銷售農產品的“五統一”模式。

截至2018年,合作社面積已經增加到33.33公頃。該村圍繞喀左縣“3+N”產業疊加模式,實施了四大項目區帶動貧困戶增收:一是發展旅游觀光區13.33公頃,種植觀賞花卉品種26種,建設餐飲休閑、兒童娛樂、特色風車等旅游附屬設施12處。二是果蔬認養區10公頃,種植冬、夏兩季無公害蔬菜,同時建扶貧果園6.67公頃,栽植藍莓1000株。三是特色雜糧區10公頃,種植眾籌小米、酒高粱等,實施保護價回收,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四是扶貧電站區,建設150千瓦追蹤式村級光伏電站,預計年可增收18萬元,為合作社提供了穩定的收入項目。通過實施以上項目,預計到年末人均可增收2000元以上。

(責編:白純歌(實習生)、張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