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福建永春大羽村:白鶴拳展翅引游客

吳  偉
2018年07月27日08:3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村道路口成片的白鶴拳景觀牆,刷著白鶴拳卡通拳譜的民居牆面,村道兩旁設置著各式練武器具……豐富多元的白鶴拳元素提醒著我們,這裡就是白鶴拳的發祥地——福建省永春縣五裡街鎮大羽村。

  大羽村曾是當地有名的窮山村,以前,小伙子娶媳婦都難,本村的姑娘都想嫁到外面去。

  吃慣“農業飯”的大羽村的人們開始謀求轉型。響應國家“美麗鄉村”建設行動的號召,周邊的村子開始治理環境,利用田園風光等自然資源,大力發展生態旅游。可是,田園風光,永春每個村子都差不多,怎麼才能做出新意、做出特色?

  大羽村是白鶴拳的發祥地。大羽村上下,不管是男女老少,大多能練上幾拳。但大家練拳僅為強身健體、磨煉意志。2002年6月,福建省提出,新村建設要因地制宜,要有自己的特色,將白鶴拳文化與新村建設結合起來。

  大羽村開始挖掘永春白鶴拳特色文化資源,修起白鶴拳拳譜、招式景觀牆,建成“中國永春白鶴拳史館”,整合農村閑置民房建設農家旅社、農家飯店,配備農耕展示區和娛樂區,發展山地養蜂、山羊、烏雞等“原生態”產品,將白鶴拳文化與山山水水相結合,逐步打響生態農家游品牌,讓村民在自家門口就能做生意。

  鄭志輝是全村第一個開起農家飯店的。他家的房子正對著演武廣場,是往來游客的必經之處。2009年,經過簡單改造,他的農家飯店開起來了,專營農家菜。如今,隨著游客量的增長,一些旅游從業者也慕名來到大羽參與建設開發,鄭志輝原先一層的農家飯店,經過招商開發變成了三層的“隱羽民宿”,除了餐飲,還增加了住宿、漆籃、紙織畫等經營項目。

  “專業人做專業事,效果就是不一樣!前不久的‘五一’假期,12間客房都住滿了。”老鄭樂呵呵地說,以前他的年收入僅有4萬多元,現在每年僅從“隱羽民宿”處收到的租金就近10萬元,加之騰出的精力做其他事業,年收入20來萬元。

  村民黃錦旗家裡的山地種滿枇杷樹。以前,他的枇杷收成了,銷路主要靠收水果的批發商,現在,大羽村的游客、武術愛好者多了,老黃把枇杷加工為川貝枇杷膏,可泡水喝,可當零食嚼,深受過往游客的歡迎。靠著小小一罐枇杷膏,老黃每年能增收3、4萬元。

  台商也對大羽村的特色旅游頗感興趣。今年3月,來自台北的郭建興正式簽約大羽村白鶴山庄,未來將引進台灣鄉村旅游先進項目策劃、產品開發、市場營銷、經營理念,專業團隊運作。“大羽村有文化底蘊,若經過引導與傳承,將可成為鄉村旅游的典范。”

  多年來,該村先后獲得全國宜居村庄、中國特色村、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泉州美麗鄉村等榮譽稱號,從偏僻的小山村華麗轉身為聞名四海的文化名村。

  2015年,大羽村以傳統家風武訓文化發展出“家訓上牆”的新形式。村民根據自家特點,結合傳統武德武訓,精心挑選提煉出自家家訓,大多是通俗易懂的閩南俗語、諺語,作為自家為人處世的座右銘,寄托了村民對下一輩的諄諄教導和殷切希望。這種特色文化也吸引著來來往往的游客。

  如今,大羽村每年吸引10萬多名游客前來參觀、游覽。“文化的力量太強大了,潤物細無聲。廣大群眾參觀游覽大羽村的過程中,能潛移默化受到感染、受到影響,推動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廣泛傳播,營造了風清氣正的社會氛圍。”泉州市紀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責編:蔣琪、張桂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