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寧協作:踏上新征程創造新經驗

高建進 王建宏

2018年07月19日08:16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閩寧協作:踏上新征程創造新經驗

  在福建農林大學“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樓前的山坡上,數丈高的巨菌草直指藍天。22年來,這抹金子般珍貴的綠色,已經從福建的山頭田間,蔓延到寧夏的荒漠戈壁,成為閩寧合作的一道亮麗風景。“目前,菌草技術已經在寧夏的9個縣區推廣應用,帶動數萬名農戶年均增收3000元。”今年75歲的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福建農林大學教授林佔熺高興地向記者介紹。

  1996年,中央確定福建對口幫扶寧夏。1997年4月,林佔熺響應號召,背著6箱菌草草種到寧夏彭陽縣辦起了培訓班。這些年來,他先后20多次來到寧夏,帶著團隊攻克多個技術難題,使菌草產業在寧夏全面開花。林佔熺的故事,就是22年來閩寧對口幫扶的一個生動縮影。

  巍巍賀蘭山下,福建、寧夏,這段跨越了3000多公裡的守望相助,如今走進了新時代,邁入了新征程。近年來,閩寧兩地把特色產業扶貧、生態扶貧列為協作重點,瞄准精准幫扶,為對口協作的“閩寧模式”注入新的活力。

  提到閩寧協作,不得不提寧夏永寧縣閩寧鎮。22年來,閩寧鎮從無到有,經濟發展從弱到強。曾經“天上無鳥飛、地上不長草、風吹砂石跑”的閩寧鎮,如今“一村一品”初步成型,特色種植產業成果喜人,特色養殖產業發展壯大,光伏產業突飛猛進,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1976元。

  閩寧鎮是習近平同志22年前親自倡導推動建設的,是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典范。福建省委書記於偉國表示,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推進閩寧互學互助對口扶貧協作,不辜負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殷切期望。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石泰峰表示,要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西部扶貧協作重要講話精神上走在前、作表率,推進閩寧對口扶貧協作在新時代創造新經驗。

  不但要為寧夏“披金”,還要讓荒漠“帶綠”,這就是閩寧合作的一條新經驗。在寧夏彭陽縣的閩寧現代食用菌產業示范園,現代化溫棚裡的蘑菇長勢喜人。這個產業示范園由福建省投資興建,是寧夏現代化程度最高、規模最大的食用菌產業示范基地。“菌草技術在彭陽的引種成功,打破了西海固地區以糧為主的傳統種植模式,開辟了一條高效農業之路,也改善了這裡的生態環境。”彭陽縣農牧局有關負責人說。

  山綠與民富要實現共贏。福建農林大學、福建省農科院與固原市政府簽訂三方對口幫扶框架協議,在福建和固原分期舉辦林草產業示范工程系列培訓班﹔在固原市原州區和隆德縣分別建設不少於500畝的閩寧生態示范林,大力開展生態扶貧,促進“生態美”與“百姓富”有機統一。

  22年來,福建先后選派9批140名干部、1300多名專業人才到寧夏西海固地區挂職。寧夏也先后選送了15批244名基層干部到福建挂職。截至2016年,雙方合作建設了一批閩寧產業園區,簽訂50多項投資協議,協議金額400多億元。目前,福建在寧夏的企業有5600多家,年上繳稅收超10億元,安置當地勞動力就業10萬多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群眾近2萬名﹔長期穩定在福建就業的寧夏籍人員達4.5萬人,月均收入3000元以上。

  22年來,福建和寧夏成為山海隔不斷的親人。閩寧兩地的9對縣(區)、39對鄉鎮、37對建制村建立了“攜手奔小康”關系。包括醫療、教育、旅游等部門在內的38對單位開展了交流合作。遍布寧夏的160個閩寧示范村鎮都有著似曾相識的名字:閩寧鎮、石獅鎮、南安村、惠安村、泉港村……

  “當前,我們正以更大決心、下更大力氣打造閩寧扶貧協作升級版,繼續走在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前列,幫助寧夏貧困群眾打贏脫貧攻堅戰,與全國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福建省第十批援寧工作隊領隊陸菁表示。

  (本報記者 高建進 王建宏)

(責編:蔣琪、張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