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來牯牛降做個深呼吸(足跡·清涼一夏)

本報記者 徐 靖
2018年07月14日14:1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牯牛湖。

  牯牛降的瀑布。

  牯牛降溪澗。

  編者按:酷暑來臨,氣溫頻頻走高。有人說,最好的降溫解暑,莫過於覓一處群瀑滴翠,享陣陣襲袖涼風。中華大地,清涼秘境自然不少。

  本期我們走進有“西黃山”之譽的牯牛降,與山水綠植來一場親密約會。

  

  綠意濃濃山林間

  天光雲影共徘徊

  位於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境內的牯牛降,東倚黃山、西接廬山、北鄰九華,因地處黃山余脈,又名為“西黃山”。

  牯牛降得名於老子。相傳,老子曾騎一頭大青牛傳授教義,途經此地。為降服一隻名為鬿雀的怪鳥,青牛化而為石,因山形酷似一頭牯牛從天而降,故名。

  夏日之時,漫步牯牛降林間山路,縱是天空湛藍,烈日當空,也能頓生一種回歸自然的酣暢淋漓。佳木成蔭,樹影斑駁,林內每立方厘米超過2500個的負氧離子,讓這裡夏無酷暑。越來越多的尋求給煩躁身心“避暑納涼”的游客爭相前來。尤其是大歷山、雪花尖森林探險步道開通之后,牯牛降更成了眾多驢友的新寵。

  1988年,牯牛降被國家林業部門列為安徽省第一個國家級以森林生態類型為主的綜合自然保護區,區內森林覆蓋率達到97%以上,空氣清新,含有大量負氧離子和芬多精,有清心洗肺之功效,也因此被譽為天然的“森林浴場”。

  如今,牯牛降已不僅有“清涼”一個招牌。牯牛降春看花、夏看水、秋看葉、冬看雪,奇鬆、怪石、飛瀑、雲海和佛光被譽為牯牛降“五絕”。牯牛降素有“三十六大峰,七十二小峰,三十六大岔,七十二小岔,峰連著峰,岔套著岔”的說法。

  其中,大歷山脈連綿、峰巒疊翠、雲霧繚繞,能看到紅豆杉、鵝掌楸、永瓣藤等27種國家珍稀瀕危野生植物。

  也正因為動植物資源豐富,具有完整的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牯牛降一直被譽為“亞熱帶邊緣的綠色自然博物館”和“華東物種基因庫”。

  愜意悠悠溪水旁

  幔亭峰影蘸晴川

  清涼之旅,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牯牛降的山澗溪水經年不斷,澄碧清澈,其中,瀝溪塢、九龍池、觀音堂幾條大塢溪水更是令人傾心。

  沿溪水而上,茂盛的樹木遮天蔽日,山澗裡泉水叮咚流淌,漫步其中,會讓人感到涼風襲袖,沁人體表。隨處可見的流泉飛瀑,水擊石鳴,終日不絕於耳。

  循著潺潺流水聲而去,不妨試著將腳步放慢。在青山綠水間,那道原生態的風景,會頓時令人滿心歡喜。

  問“水”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走在木頭棧道上,兩側滿目青翠,掬水可飲,輕吸一口牯牛降的空氣,覺得全身都輕鬆許多。尤其到了當下時節,烈日被枝繁葉茂的樹木擋在山外,加上溪澗爭流,更造就了牯牛降遠離暑氣的純淨山水。

  在牯牛湖畔,也能感受到這種清涼。縱烈日灼灼,蟬鳴陣陣,踱步牯牛湖畔,無須撐傘遮陽。在這山水之間,緩緩閉上雙眼,感受著湖面的清風拂面徐來,吹來了湖水的陣陣涼意,吹來了竹林的淡淡清香,也吹散了身上的煩惱濁氣。

  時不時從旁邊游過的幾隻大白鵝,怡然自得,把頭猛地扎進水裡,脖子一仰,此刻應是再清涼不過了。

  倘若還不過癮,在竹林間的木屋內,木質的挑梁大廳四面均有門窗,視野開闊,草編蒲團和小茶幾獨具特色。此時,燃起一爐熏香,品上一杯當地特產的祁門紅茶,或倚窗眺望或靜坐沉思,或三五好友圍坐一團閑談解悶,聊聊軼事,再緊張的身心都會慢慢放鬆下來。

  除了景色宜人之外,當地還有不少知名的美食:苦櫧豆腐、山蕨竹筍、臭鱖魚等等,都讓人垂涎欲滴。

  夏天的牯牛降,樹是綠的,草是綠的,水是綠的,山也是綠的,有很多慕名而來的游人和旅者,不辭勞苦一次又一次從五湖四海來到這裡,來觀賞這別樣的景致。

  消夏避暑,路途不用太遠,游人不必過多,思來想去,在盛夏來臨之時,在牯牛降開啟一次清肺浸心之旅,也是不錯的選擇。

  

  ■小貼士

  牯牛降景區總面積280平方公裡,劃入地質公園面積110平方公裡,其中部分景區尚未全面開發,游客需由當地向導帶領並結伴前往。

  據調查,目前景區內有野生動物300余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35種,在游覽時請注意安全,同時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

  照片由牯牛降景區提供 

  版式設計:蔡華偉 李 亮


  《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14日 11 版)
(責編:張玫、張桂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