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管:打造“職教精准扶貧”新疆樣本

2018年07月04日14:53  來源:新疆日報
 
原標題:托管:打造“職教精准扶貧”新疆樣本

  托管:打造“職教精准扶貧”新疆樣本——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探索教育扶貧有效方式紀實

  “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本領,改變家裡的貧困面貌!”這曾是洛浦縣多魯鄉巴什艾日克村學生美合日妮薩·麥麥提敏的願望。讓美合日妮薩開心的是,短短幾年時間她的願望正變為現實。

  2014年,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義務托管洛浦縣職業高中、洛浦縣技工學校后,美合日妮薩有幸成為托管后招錄的地毯編織專業首批學生。如今,她不僅能用流利的普通話與人交流,還成了當地一家龍頭地毯企業重點培養的地毯設計師。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托管是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幫扶南疆職業教育發展、助推精准扶貧,讓黨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的具體舉措。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托管南疆職業學校的成效如何?近日,記者進行了實地採訪。

  用“托管”模式破解南疆職教發展難題

  6月的洛浦縣中等職業學校、洛浦縣高級技工學校,花香四溢,合歡、白蠟、海棠樹點綴其間,一棟棟現代化的教學樓、實訓樓映入眼帘,校園上空回蕩著學生們的朗朗晨讀聲。就在近日,該校由之前的洛浦縣職業高中、洛浦縣技工學校正式升格為洛浦縣中等職業學校、洛浦縣高級技工學校(下文簡稱“洛浦職校”),這所地處沙漠腹地的南疆職業學校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2014年,當時的洛浦縣職業高中、洛浦縣技工學校師資匱乏,招不來學生,面臨辦不下去的困境。

  “南疆職業教育發展水平不高,存在職業學校專業設置與產業發展不適應、專業師資匱乏、職教理念和管理水平落后、貧困家庭學生外出求學難、現有職業學校辦學能力難以滿足社會需求等辦學困境。”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李玉鴻分析道。

  如何破解南疆職業教育難題?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探索一條適合南疆少數民族職業教育發展之路,成為近年來該校的一項重要研究課題。

  一次機緣巧合,正為職業教育發展發愁的洛浦縣縣委書記王玉軍遇到了李玉鴻。王玉軍提出由新疆農職院發揮優勢資源全面“托管”洛浦縣職業技術學校。也就是說,把后者“送”給前者來辦,這一想法開啟了雙方以后的合作。

  洛浦縣是國家級深度貧困縣,全縣29萬余人口中貧困人口佔比較大。“毫無疑問,就業是南疆最大的民生工程。”李玉鴻說,“如果一家有1個孩子讀職業學校,畢業后1個月掙3000塊錢,就能很好地改善一個家庭的經濟狀況。職教精准扶貧是可行的一條路。”在李玉鴻看來,通過教育幫助南疆的孩子學一門適用的技能,是貧困家庭“拔窮根”“奔富路”的有效途徑。

  就這樣,2014年,新疆農職院的一批“探路人”來到了洛浦縣。托管初期,新疆農職院就樹立了清晰的目標--以托管洛浦職校為試點,樹立品牌意識,打造“職教精准扶貧”新疆樣本。

  開六大“藥方”助力“托管”行穩致遠

  托管之初,新疆農職院就遇到種種始料未及的困難和問題。投入1.7億元建設的硬件一流的洛浦縣職業高中,僅有不到100個學生。怎麼辦?新疆農職院專門組織力量進行會診把脈。

  他們給洛浦職校開出的第一個“藥方”是選派一位好校長。2014年8月,卡哈爾·阿裡木赴洛浦職校擔任第一任校長。同時,還選派了兩名干部作為副校長,與洛浦縣當地選派的優秀干部一起,按照“3+2”模式組建學校新的領導班子。

  第二個“藥方”是構建一個好機制。通過建立院縣聯席、相關職能部門聯席的“雙聯席”會議制度,共同研究職業教育發展規劃,制定托管的配套政策等。

  “建設一批好專業”是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開出的第三個“藥方”。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他們改造了服裝設計與制作等傳統專業,新增了畜牧獸醫、園林技術、建筑工程技術、電子商務等專業,逐步建立與區域經濟發展要求相匹配的專業體系。

  新疆農職院還構建“三個不斷線”人才培養模式,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實踐技能教育三個不斷線。這是他們開出的第四個“藥方”。

  第五個“藥方”是“打造一支好隊伍”。新疆農職院五措並舉,採用“派、帶、引、兼、援”方式,讓被托管學校師資隊伍強起來。

  同時,通過第六個“藥方”--整合縣域職業教育資源,積極開拓實習就業雙基地,深化校企合作。

  在托管方面,新疆農職院不僅聚合疆內的優質資源提升學校教育教學水平,還發揮該校全國首批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的優勢,探索實踐“M+1+N”(“M”指聯合內地多所知名高職院校,“1”指新疆一所優質高職院校,“N”指南疆的多所職業院校)托管模式落地洛浦職校。2016年,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等8所學校與洛浦職校達成了全面合作意向,從專業建設、課程開發建設、隊伍建設、提高社會服務水平、提升學校治理能力五方面精准幫扶。

  參照這種模式,2015年,新疆農職院又托管了莎車縣職業技術學校、莎車縣技工學校。

  學生穩定就業率已升至90%以上

  地處洛浦縣鬧市區的獨棟三層樓便是美合日妮薩·麥麥提敏的工作單位所在地--洛浦縣民樂地毯進出口有限公司。該公司是自治區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年產地毯量1800平方米。

  面對地毯模板上數千個密集的小方格,從繪圖到幾十個色號的標識,19歲的美合日妮薩從容自如。從初入公司時的一名普通的地毯編織工到成為一名設計師,美合日妮薩僅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

  “這孩子在學校的專業學得扎實,我們發現她在地毯設計方面非常有天分。”提起得意門生,公司總經理、新疆工藝美術大師阿力甫·思拉木信心滿滿。他說,目前該公司有10名學生都來自洛浦職校的“訂單班”。

  美合日妮薩來自洛浦縣多魯鄉巴什艾日克村一個農民家庭,畢業后憑借一技之長,她每天都過得多彩而充實。“1個月2000多元,目前可是我們家裡收入最高的。”從改善家境的初心到如今,美合日妮薩的夢想又有了新內容:那就是未來幾年,由她設計的地毯能銷往全國各地,讓更多的人領略到新疆地毯的魅力。

  6月25日18時,距離洛浦縣1000多公裡之外的新疆二道橋文化旅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宴會廳后堂一片繁忙。

  蘿卜在利落的手起刀落間變成細絲,配菜、調料、上粉上漿……一套動作一氣呵成。身著工裝、頭戴白色高帽,阿卜杜賽米·艾麥爾尼亞孜儼然一副專業打荷的架勢。

  阿卜杜賽米今年畢業於洛浦職校,已在這裡實習工作一年,除去食宿,月薪3000元。“每月寄回家1000元,心裡特別踏實,我要繼續好好干,爭取早日當廚師。”對未來,阿卜杜賽米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這些學生通過一技之長走出鄉村,不僅拓寬了家裡的增收致富之路,更重要的是思想觀念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新疆創天投資集團黨委副書記、新疆二道橋文化旅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行政總監張志剛說,為了穩定就業率,除了小到生活中的一支牙刷一條毛巾的關愛外,公司還為這些從南疆來就業的畢業生制定了職業發展規劃,定期對他們進行語言、實用技能等教育培訓。

  “我們的學生還沒畢業,提前一年就被校企合作企業預訂一空,成了‘香餑餑’。”談及學生就業狀況,洛浦縣副縣長,洛浦縣中等職業學校、洛浦縣高級技工學校校長車勇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他介紹,今年該校畢業生已在疆內各地就業,還有部分學生通過勞務輸出在江西、貴州等地的服裝、電子產品加工企業就業。記者在江西南昌歐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一份5月份工資表上看到,該校學生當月工資收入最高的達7100元。

  4年來,按照“政府主導、整體托管、輻射帶動、加快發展”的原則,洛浦職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較好地完成全縣高中階段教育兜底任務。一組數字對比可印証新疆農職院托管洛浦職校后帶來的變化:2014年托管前,該校學生不足100人,目前已累計招生3516人﹔托管前教師僅有18人,目前各類專兼職教師增至130人﹔學生穩定就業率由過去的不足60%升至90%以上。

  “通過托管,初步達到了‘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王玉軍說,新疆農職院扛起“職教精准扶貧”職責,使當地職業教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李玉鴻表示,未來幾年,學院還將從加強專業和課程體系建設、加強專業教師和管理隊伍建設、開展聯合招生合作辦學等方面扎實開展工作,打好職業教育精准扶貧的攻堅戰,力爭在“十三五”期間把學校建成辦學理念先進、文化特色鮮明、教學模式獨特的“和田一流、南疆知名”的職業技術學校,進一步滿足當地農牧民孩子就近享受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實現讓每個學生有一技之長,能就業、掙到錢、有盼頭的目標。

(責編:蔣琪、張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