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白瑪央金最大的夢想就是早日回到家鄉,為更多人解除病痛。這個23歲的藏族姑娘雖然仍在內地求學,卻已堅持利用寒暑假在家鄉義務支教8年。不僅如此,她還在自己就讀的西安交通大學發起成立了“雪域女團”支教隊,讓更多高原上的孩子獲得知識的力量。
小小志願 隻為圓夢
央金的家鄉在西藏自治區一處偏僻的小山村——山南市桑日縣扎巴村。在她的記憶裡,這裡的200多戶村民靠種植青稞、土豆,間或外出打工謀生。
央金是這裡的“幸運兒”:她靠自己的努力和國家“免學費、免住宿費、免伙食費”的少數民族教育扶貧政策走出大山。2007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上遼寧省遼陽市第一中學初中班,畢業后到天津讀高中,后來考入西安交通大學,開始了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
無論走到哪兒,承載童年記憶的扎巴村始終是央金的牽挂。初次外出求學,在北京轉機時的短暫停留給央金帶來巨大的震撼,她第一次認識到家鄉和城市的巨大差距。央金暗下決心:一定要用自己的力量,讓家鄉變得更好。
從初中畢業那年開始,央金每年寒暑假都會回到家鄉,給村裡的孩子輔導功課、解答問題,給他們講外面繽紛多彩的世界。
“平時,他們似乎都很怕我,但每當我要回校時,又都跑來問我:‘您什麼時候回來?回來后可以繼續教我們嗎?’”央金的答案總是肯定的。為了讓更多孩子受益,央金決定組織團隊,面向整個村子展開志願支教——她希望孩子們能保持這份對學習的熱情,走向更寬廣的舞台。
三尺講台 傳遞能量
2016年寒假,在駐村干部羅旦的召集下,扎巴村的10多名在校大學生坐在一起。羅旦希望,大學生們能為本村的發展建言獻策。
央金第一個發言。在扎巴村,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后即放棄學業的孩子有85%以上,即便上了高中,也還有75%左右的孩子中途退學,“讀書無用”“因學致貧”是村民們的普遍想法。“而我,雖然出身貧困,但經過藏區和內地的求學之路,深深感受到了‘知識改變命運’的重要性。”央金表示願意和大學生們一起,向村民們宣傳接受教育的重要性。
挨家挨戶做完宣傳,有村民覺得大學生們說得有道理,打算讓孩子讀到大學畢業。但也有村民固執地認為,孩子上學隻會加重經濟負擔,前途未卜。這次入戶宣傳,讓央金更清楚地看到了錯誤觀念的根深蒂固。她向羅旦主動請纓,希望能為全體村民作一次演講,大面積宣傳普及教育的重要性。
這一天,村裡的空地上熱鬧非常。在大家驚詫的目光中,央金坐上了發言席:“今天,我要講的是教育觀念,盡管你們大部分都是我的長輩,我仍要把自己的一些在你們看起來有些可笑的想法說給你們,我希望你們能聽一聽……”盡管沒有話筒,但央金真誠、坦率的開場白,令台下的上百名村民很快安靜下來。
央金結合自己所學的專業和求學經歷,展開了動情講述。感人至深的真實事例,讓大家對這個姑娘刮目相看,村民們被帶入了思考……
延續夢想 隻為真情
寒假結束后,央金便開始籌備暑期支教事宜。她決定,借助學校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平台,為家鄉傳遞更多先進思想。在老師的幫助協調下,7名來自不同專業的女大學生組成了第一批“雪域女團”支教隊,在2016年暑假來到高原。
扎巴村裡臨時騰出的幾間小屋,成為支教隊的“駐扎地”。在這裡,央金和隊友們走進每一戶有適學兒童的人家,發放愛心人士捐贈的學習用具,耐心疏導、宣傳,讓家長認識到讓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的重要性。
她們分批分班,為全體中小學生補習文化知識,課程包括漢語、數學、英語、手工課等,還安排了“家庭作業”——回家給父母洗腳。孩子們的成長,讓村民們體會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有村民捧出糌粑、酥油,向支教隊員們表示感謝。
不僅如此,隊員們還利用醫學專業優勢,向鄉親們普及醫療保健知識,使村民逐漸掌握了一些多發疾病的預防和基本治療方法,減輕了當地濫用抗生素的情況。支教活動受到了一致好評,也點燃了本村大學生接力支教的熱情。
2017年暑假,央金拓展實踐點,帶著支教團來到桑日縣追塘壩村——這是一個由98戶貧困戶搬遷組成的移民村。初到這裡,孩子們的基礎之薄弱出乎大家意料,有限的教學、住宿條件也影響了教學進度。隊員們適時調整,並增設政治、音樂、體育和自習課,拉近和孩子們的距離,勞逸結合,效果不錯,“這次經歷,為團隊走得更遠積累了經驗”。
“雪域女團”支教隊先后獲得西安交通大學“校園文化突出貢獻獎”、全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獎,央金也在近日獲得2017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稱號。“付出不是為了回報,但認可是鼓勵我繼續前行的動力。”央金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西藏美好的明天,需要千萬年輕人一起去創造!”她說,回家鄉支教只是她做的一件小事,一個開始。未來,她還要為家鄉作更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