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超市”做起扶貧“大文章”

2018年03月19日07:52  來源:經濟參考報
 
原標題:“小超市”做起扶貧“大文章”

剛滿35歲的王艷紅是西安市周至縣南寨子村人,由於患鼻咽癌,她的生活一度十分困難。但見到王艷紅時,無論是身體狀況還是精神狀態,記者一點也看不出面前的是一位生活窘困的病人。

王艷紅現在工作於周至縣樓觀鎮樓觀台景區的一家扶貧超市,這也是西安市的第一家。超市門臉不大,店門正對著樓觀台景區內的一家四星級酒店,往來的游客或是出於好奇,也會在店裡轉上一圈。

除了收拾貨架、招呼客人,王艷紅還在收銀台擺起了賣烤腸、包子的小吃攤。“東西都是我自己做的,純天然,游客很喜歡,掙下錢也都是我的,一個月下來收入能增加不少。”王艷紅笑著說,“我相當於打著一份工,掙著三份錢。”

工資、擺攤以外,王艷紅的第三份收入來自扶貧超市貨架上所銷售的自家農產品。為了讓農民“見現錢、拿實惠”,扶貧超市上門取貨從來都是與貧困戶現金當場結清。

“考慮到貧困戶的需求,我們的收購價會高於市場一些。但按照規劃,西安的扶貧超市主要設置在景區和游客密集的區域,這部分溢價很輕鬆就能消化掉。”負責創辦、經營這家超市的西安曲江樓觀旅游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宮世峰說,“店裡有大小類別的產品50多種,別看只是附近村鎮貧困戶家裡的土特產、農副產品、手工藝品,但這些原生態的山貨,經過專業團隊的設計包裝,賣相提了上去,游客很喜歡。今年春節前才開的店,現在已經掙了5萬多元。”

此外,宮世峰表示,扶貧超市雖小,卻能在貧困戶和市場之間搭起有效的橋梁。“周至縣大片村庄隸屬秦嶺山區,這些貧困戶種的是有機無公害的農產品,做的是傳統工藝的小物件。但過去農民有產品,市場有需求,雙方卻對接不到一起。現在有了扶貧超市,雙方信息能互通,各取所需,效果很好。”

他舉例店裡的手工布鞋,特別是給孩子穿的虎頭鞋、貓頭鞋、豬頭鞋都賣得很好。“一雙鞋45元,一個貧困戶老太太一天就能縫出兩雙,現在已經成了幾個村貧困戶的‘支柱產業’。”

西安市還計劃將扶貧超市作為倒推農村“三變改革”的抓手。什麼產品在扶貧超市裡賣得好,就組織當地成立相關的產業合作社,有的放矢,讓合作社生產的產品不愁銷路,讓“三變改革”落到實處。

在扶貧超市裡,記者看到,每一件產品,都詳實地寫出生產該產品的貧困戶的姓名、情況,還頗為創新地標注出該貧困戶需要銷售多少產品就能實現脫貧。一位在店裡購物的游客表示,在這裡買東西的體驗就像是眾籌獻愛心,能讓自己覺得也為國家的扶貧事業出了一份力。

(責編:隋尚君(實習生)、朱一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