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好鄉村振興第一步

施維劉久鋒馬曉剛

2018年03月07日07:37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邁好鄉村振興第一步

  本報記者施維劉久鋒馬曉剛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圍繞“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推動農村各項事業全面發展。2018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如何邁好第一步?一些來自基層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在討論時,結合產業發展、農地改革、鄉村文化、土壤污染防治等建言獻策。

  讓廣大群眾“種得起”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報告中的這番話,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天柱縣林業科技推廣站站長袁昌選感觸頗深,他用“深受鼓舞”“倍感自信”“振奮人心”“凝聚民心”等詞語為政府工作報告點贊。

  作為來自三農領域的基層農技人員,18年來袁昌選致力於基層農業科技推廣服務,做了油茶良種選育、低效林產量提升改造、高產油茶基地標准化種植等大量基礎性工作。通過實施油茶品種改良、技術創新,種油茶經濟效益越來越高。

  如今,袁昌選所在的黔東南州把油茶產業作為重要的生態產業進行打造,全州油茶種植面積91.27萬畝,產值已達6.22億元,帶動4.2萬貧困人口脫貧。油茶產業已成為支撐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一項重要支柱產業。

  這些年來,袁昌選最關心的是農村產業結構問題,他告訴記者:“希望國家繼續加大對貴州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支持力度,提高財政補助標准。比如,油茶種植需要5年才能初見成效,8年才能進入盛產期,盛產后的油茶林畝產值能夠穩定在3000元以上,是助力脫貧攻堅、振興鄉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由於油茶基地建設前期投入較大,袁昌選建議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讓廣大群眾尤其是貧困群眾“種得起”油茶,依托產業發展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讓農村土地“活起來”

  “實行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又一重大創新。作為一項涉及面廣、影響深遠的系統性工程,目前‘三權分置’改革在推進過程中還面臨著一些現實挑戰。”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朱曉進提出,下一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要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

  朱曉進認為,從承包權的角度來講,目前還存在保護不力的問題,對於違背農民意願、侵害農民權利的行為,缺乏有效的遏制和懲戒手段﹔從經營權的角度來講,還存在活力不足的問題,目前,各類經營主體普遍面臨融資貸款難、土地流轉難、風險保障難等發展困局,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還比較薄弱,內容較為單一﹔從產權交易的角度來講,還存在體量不大的問題,產權交易種類少、規模小、交易信息發布渠道單一。

  他建議,推進土地“三權分置”,必須以農民利益保護為根本,探索建立切實可行的利益分配和風險防范制度,千畝以上規模流轉項目應按年進行風險評估﹔要以明確權屬關系為基礎,加快推進農村土地確權頒証工作,做到“確實權頒鐵証”﹔要以培育經營主體為抓手,整合各類支農項目優先扶持新型經營主體,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延長產業鏈,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要以搞活產權交易為關鍵,以省為單位建立統一的移動端交易平台,實現線上線下數據互聯、服務互通﹔要以借力發展為重要依靠,注重與現行的強農惠農政策舉措做好關聯對接,借力發力。例如:借助特色小鎮發展政策,鼓勵縣鄉黨委政府組織農民以入股、租賃等方式參與特色小鎮建設等等。

  讓基層文藝接地氣

  “第一次當選全國政協委員,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內容。我要在會上向前輩們學習,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當好一名合格的政協委員。”對於內蒙古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哈斯塔娜來說,首次當選全國政協委員,既是榮譽,又是責任。

  2017年11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回信,勉勵大家扎根生活沃土,服務牧民群眾,努力創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稱贊烏蘭牧騎是全國文藝戰線的一面旗幟。哈斯塔娜說,總書記的話就是烏蘭牧騎繼續做好基層文藝工作的不竭動力。

  為了不負眾望,履行好職責,在全國“兩會”召開之前,哈斯塔娜就如何加強基層文藝建設,深入到內蒙古廣大農村牧區調研,與農牧民進行溝通交流,詳細記錄大家的訴求。為了更好地發揮烏蘭牧騎工作在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她把烏蘭牧騎先進團隊展演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提案帶到會上,助力推進文化惠民的深入開展和邊疆民族地區基層文化繁榮興旺。

  說起今后的打算,哈斯塔娜說:“隨著嘎查(村)經濟的發展,農牧民越來越渴望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今后,我們要按照總書記對烏蘭牧騎工作的指示,弘揚優良傳統,扎根基層一線,推動文藝創新,努力創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精品力作,把烏蘭牧騎事業搞得有聲有色,永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讓土壤環境更安全

  “土壤是構成生態系統的基本環境要素,也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我國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實踐,取得顯著成效。”全國政協委員、民建河北省委駐會副主委范社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由於我國部分地區經濟發展方式總體粗放,污染物排放總量較高,加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較晚,導致土壤環境總體狀況堪憂。

  “加強農村土壤污染防治刻不容緩。”范社嶺建議,首先要“查”,摸清農村土壤污染底數,調整土壤污染防治實施方案,開展土壤環境質量調查評估和等級劃分,實施土壤環境分級分類管控﹔其次要“修”,根據調查結果,制定農村土壤治理與修復規劃,按照“誰污染,誰治理”原則,明確治理與修復主體,實行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終身責任制﹔然后要“防”,農業部門要加強新型農業生產方式的推廣和指導,大力提倡綠色環保,科學合理地使用農藥,嚴格控制農用地膜和工業、生活固體廢棄物的產生,減少污染物的不當排放﹔最后要“管”,加大土壤環境執法力度,並對遭受土壤污染等提起環境訴訟的農民,要加大司法救助。

(責編:蔣琪、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