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股份農民”、激活“資源要素”、重構“經營體系”,重慶試點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讓農村“沉睡”的資源活起來,增收的渠道多起來,促進農民增收、產業增效、生態增值,推動鄉村振興。
記者從12月6日召開的重慶市“三變”改革試點工作部署會上獲悉,為推動“三變”改革順利進行,重慶將抓好農村耕地、林地、水域、集體資金等生產要素及民俗文化等特色資源和無形資產的清產核資和評估。同時,加快確權確股,重點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集體資產的股份,以家庭為單位,量化到人、確權到戶﹔對未承包到戶的資源資產,確認成員的股份﹔對財政投入農村形成的資產,也將按照法律政策規定,分類確權確股。
重慶市農委主任路偉介紹,在確權確股基礎上,重慶將按照“聯結農戶、搭建平台、對接市場”的要求,推動農業股份公司、股份合作社、產業聯合體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實現聯產聯業、聯股聯心,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據悉,重慶此前在部分區縣開始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相關改革,盤活了農民土地經營權、房屋財產權等權益,讓農民有股可入、有利可獲,改革效果較好。
在重慶市開州區福德村,村集體和農民採取“土地入股和現金入股、村集體資產量化入股、財政補助資金按土地份額配股和按股分紅的模式,組建農業股份合作社,發展效益農業和鄉村旅游,讓2000多畝閑置的“簸箕田”“雞窩地”變成了連片的花果園,實現了“離土離村不離股、在家在外都收益”的美好願景。
路偉表示,在全市試點實施“三變”改革,其目的就是要促進農民增收,將農民發展為“股份農民”,通過固定分紅、保底分紅、效益分紅等,增加財產性收入﹔同時,激活農村存量資產,實現農業農村資源要素價值最大化,推動產業增效和生態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