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4種旅游扶貧方式各具特色
對於鬆樹坪村來說,“冬閑”變成了“冬忙”。這個位於左權縣龍泉鄉的小村,道路、牆面上布滿了3D動漫立體畫,每逢周末,游人滿巷。11月28日,記者到鬆樹坪村採訪,村委會主任翟如珍說:“3D動漫特色旅游村項目啟動5個月,已累計接待游客六七萬人次,旅游扶貧在我們村展現出了活力。”今年以來,省旅發委積極探索旅游扶貧方式,其中,景區帶動、生態文化旅游、古村旅游、合作社4種扶貧方式,已然展現出旅游資源助力脫貧攻堅的強大動力。
今年以來,我省成立了省旅游扶貧領導小組,制定了《山西省鄉村旅游景區標准》和《山西省鄉村旅游客棧標准》,為我省旅游扶貧工作提供了標准支撐。省旅發委積極籌措資金,完善旅游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今年全省旅游系統共投入資金1.5億元用於鄉村旅游扶貧的停車場、游客中心、廁所、標識標牌、污水治理、環境治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確定了忻州市靜樂縣慶魯村等20個具有旅游資源和特色的古村古鎮作為工作重點。落實企業對口幫扶,省旅發委組織省內11家旅游規劃單位幫助省內32個貧困村義務編制脫貧旅游規劃。
4種旅游扶貧方式各具特色。壺關太行山大峽谷、鄉寧雲丘山、永濟神潭大峽谷等景區發展帶動了當地交通、餐飲、住宿、通信等相關產業進一步完善。依靠良好的文化創意,和順縣許村從一個普通的山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文化村。大同天鎮新平堡村注重挖掘傳統農業的休閑體驗價值,直接或間接帶動周邊4000余名農民增收,旅游及相關收入累計近6500萬元。長治壺關嶺東村村民搬遷后,嶺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成立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大膽嘗試了“政府、銀行、保險公司、實施主體、貧困戶”五位一體精准扶貧小額貸款模式。
省旅發委主任盛佃清表示,打贏深度貧困地區旅游扶貧攻堅戰,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省旅發委正在把旅游扶貧作為產業發展的好機會、產業為民的好機會、產業扶貧的好機會,通過強化擔當意識,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更大的貢獻。(記者 王少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