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實地走訪貴州花茂村:從貧窮落后到全國聞名

2017年11月24日08:49  來源:人民網-扶貧頻道
 

花茂村第一家農家樂“紅色之家”。人民網朱江 攝

2015年6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貴州省遵義市考察。在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花茂村考察時,留下了經典名言——“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

習近平總書記在離開花茂村時要求,村支部要帶好頭,把花茂村建設好,發展好。兩年來,花茂村堅持抓黨建就是抓關鍵,積極發揮村黨總支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領頭雁”和“火炬手”作用,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打通了聯系群眾“最后一公裡”。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組織的引領和扶貧政策支持下,遵義市播州區依托境內的紅色旅游資源——苟壩會議會址,在相鄰的土壩、花茂、苟壩等村整體推進“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引進九豐農業、順然生態農業等多家企業落戶,發展特色農業和鄉村旅游,推進農旅一體化。

花茂村村委會主任彭龍芬表示,“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從2008年開始,9年多來,全村人一步一個腳印,將一個貧窮落后的村,打造成全國聞名的紅色村庄,讓人贊嘆不已。

“如今,鄉村旅游火了起來。以花茂村為引領,以紅色游、田園游、智慧游為主導,通過‘抓點連線擴面’,打造土壩—花茂—苟壩鄉村旅游示范帶,農民變商人,吃上‘旅游飯’”,彭龍芬說。

彭龍芬表示,花茂村是一個大村,全村26個村民組,1345戶,5225人,有耕地5531畝。花茂村以“小康六項行動計劃”為抓手,全面改善農村路、水、電、訊等基礎條件,注重保護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城鄉基礎設施實現共建共享,村庄發展呈現逆城鎮化態勢。目前,花茂村正在申報“中國最美鄉村標准化示范村”。

2013年花茂村村民王治強返鄉創辦起村裡第一家農家樂,到如今全村已有20多家農家樂。“花茂村算是趕上了紅色旅游的快車,路通了,鄉村旅游搞起來了,腰包鼓了,這些年的發展是過去想都不敢想的。” “紅色之家農家樂”主人王治強自豪地說起今昔變化。

王治強介紹說,花茂村以前叫“荒茅田”,是一個“出行難、飲水難、看病就醫難、農田灌溉難、村民增收難”的典型貧困村庄。

“為改變花茂村的貧困面貌,早在2008年,黨支部、村委會作出了‘治理窮山惡水,改變花茂村面貌’的決定。從那時起,幾屆黨支部、村委會嘔心瀝血,為花茂村人作出了無私奉獻。” 王治強向人民網記者說。

“村裡開辦了3家合作社,群眾通過土地、資金、技術等多種方式參與,既得租金又得分紅,還有薪金。” 黨的十九大代表、花茂村黨支部書記潘克剛強調,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4年的10948元增長到2016年的14119元,到今年年底,貧困人口將全部脫貧。

據悉,2016年,花茂村共接待游客6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3260萬元。“黨的富民政策好,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笑容越來越燦爛。大家十分感激總書記的親切關懷,始終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潘克剛如是說。(人民網記者朱江遵義報道)

(責編:仝宗莉、蔣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