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農村義務教育盡快補齊短板 讓每個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教育

本報記者  張  爍
2017年11月23日08:0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嘉賓:

鄧友超(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理論研究所所長)

王烽(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綜合研究部主任)

袁桂林(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苑英科(華北電力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我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薄弱環節和短板在鄉村,在中西部老少邊窮島等邊遠貧困地區。十九大報告給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那麼,如何理解“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下一步應如何開展工作?日前,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

記者:十九大報告為何強調“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

袁桂林:這可以從三方面來理解。第一,個別農村地區義務教育問題還很突出。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事業取得了歷史性進展,總體發展水平躍居世界中上行列,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3.4%,但少數農村地區特別是老少邊窮島地區仍不同程度存在失學輟學現象,實現國家確定的到2020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的目標仍面臨嚴峻挑戰。

第二,十九大提出的“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是對十八大以來工作的深化。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教育扶貧的重要性也被一再強調。比如2016年2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要求到2020年“兒童留守現象明顯減少”,並開展一次全面的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這前所未有,意義重大。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最近5年,中央開始使用“鄉村”概念,如“鄉村教師支持計劃”。“鄉村”相較“農村”,排除了縣鎮所在的城關鎮,指鄉鎮以下,這個概念的使用就體現了精准扶貧。

第三,進一步回應廣大農民的迫切期望。“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完全符合廣大農民的心聲,特別是要求加快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標准統一、教師編制標准統一、生均公用經費基准定額統一、基本裝備配置標准統一和“兩免一補”政策城鄉全覆蓋,到2020年,城鄉二元結構壁壘基本消除,精准地抓住了當前改革的關鍵。

記者:“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鄧友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辦好農村義務教育是其題中之義。當前,農村義務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空、弱、散”現象,必須盡快補齊短板。從“空”看,要解決好“有人上”,控輟保學,進一步提高義務教育鞏固水平﹔從“弱”看,要解決好“學得好”,落實“全面改薄”、鄉村教師支持計劃,進一步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從“散”看,要解決好“網格化”,在縣域統籌中整體布局學校網點,保留必要的教學點,並實現校有校標、點有點標。

王烽: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一要高度重視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保証農村教學點開齊開好所有規定課程,加大信息化基礎條件投入和優質資源配置﹔二要高度重視農村學校規劃,將農村和城鎮學校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配置,完善農村小規模學校和教學點配置和投入標准﹔三要高度重視農村學校教師隊伍建設,讓農村教師真正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四要高度重視農民對高質量、多樣化教育的需求,支持辦好農村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

啃下控輟保學“硬骨頭”

記者:您認為,應該如何啃下義務教育階段控輟保學的“硬骨頭”?

王烽:2016年,我國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3.4%。考慮到輟學現象集中在農村學生和流動兒童群體,這個數字還是令人不安。初中、小學學生輟學,既有由於教學方式、態度、質量導致的學生“不願學”,又有學生家庭環境方面導致的“不能學”。啃下這塊“硬骨頭”,要改善教學管理、提高教師素質,為有困難的家庭和兒童及時提供幫助,落實政府各部門、村鎮街道、家庭和監護人對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法律責任,建立失責追究機制。

鄧友超:關於這個問題有“三明確”,即現狀明確,輟學發生群體主要是初中生和進城隨遷子女、留守兒童,區域集中在老少邊窮島,原因首當其沖是學習困難或厭學﹔目標明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要達到95%,提高1.6個百分點﹔措施明確,全面貫徹落實今年印發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控輟保學提高義務教育鞏固水平的通知》,制定分區域、分人群、分原因、分年度的控輟保學“施工圖”,啃下“硬骨頭”。

記者: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實施以來成效顯著,如何進一步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

鄧友超:老少邊窮島等邊遠貧困地區的鄉村教師是整個教師隊伍的“神經末梢”,具有分散、脆弱、敏感等特征,必須“來源低重心、收入多傾斜、發展強支持”。針對“進得來”,優化公費師范生、特崗計劃等政策,降低公費師范生培養重心,加強地方師范大學本土化培養,盡可能用本地人做本地事,培養一專多能、甚至全科的教師﹔針對“待得住”,全面落實集中連片貧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做到越邊遠、越貧困補助越高,職稱評定、榮譽表彰等也要向鄉村教師傾斜,提高鄉村教師社會地位﹔針對“教得好”,引導鄉村教師參與課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堅決實行違反師德“一票否決”制。

王烽:建議進一步探索落實“縣管校用”,統籌縣域教師資源,同時利用好大學畢業生、城市退休教師和其他人才資源。

有鄉村振興就必然有鄉村教育振興

記者: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如何從“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這一角度,理解“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這對今后的教育改革發展有何啟示?

鄧友超:這些年我國教育改革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城鄉、區域、校際之間的教育不均衡依然存在,城鎮擠、鄉村空、擇校熱、課業負擔重等問題依然亟待解決,這些問題歸根到底是由於義務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引起的。現在,人民不僅滿足於“有學上”,還要追求“上好學”,因此,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說到底是質量問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反映的是結構問題。進入新時代后,教育應更多關注教育體系的結構問題,從完善教育生態的角度,補短板、重協調、可持續,建立一個縱向有銜接、橫向有溝通、進出有彈性的教育體系,提升教育質量。同時,要注重教育改革發展的辯証法,我國依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教育改革發展既要堅守底線,也要引導預期。

苑英科:在農村義務教育領域,“不平衡”突出體現在城鄉區域發展差距較大,尤其是中西部貧困地區、民族地區、邊遠地區等,“不充分”突出體現在農村義務教育質量有待提高。“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一項艱巨任務,“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關鍵是堅持不懈地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著力解決“鄉村弱”“城市擠”。

記者:在鄉村振興戰略中,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意義何在?

鄧友超:鄉村教育強,則鄉風文明興﹔有鄉村振興,必有鄉村教育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在鄉風文明建設中定義農村義務教育,依托學校積極發展鄉村社區教育、老年教育,釋放教育在鄉風文明建設中的整體功能。鄉村振興戰略是發展農村義務教育重大機遇。

王烽:“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是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提出的,農村學校是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陣地,農村教育在鄉村振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振興鄉村教育,關鍵是提高教育質量。

苑英科:“三農”問題,核心是人的問題,必須做好農村九年義務教育這篇大文章,提升農村新生代的整體素質,使他們真正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主力軍。從這一意義上說,農村義務教育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工程和先行工程。

(責編:蔣琪、李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