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治理有效,和美鄉村光景好

本報記者 王明峰 喬 棟 李茂穎
2017年11月21日08:1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農村情況千差萬別。鄉村治理應遵循自身的發展規律,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優先方向,依靠黨支部構筑堅強堡壘,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治理,推進基層民主和法治建設,使農村更加和諧團結、安定有序。

會議不走形式 

流程公開透明

不讓會議走形式,保証過程結果公開透明,這是我們村保持團結、有效治理的重要方式。如果村委領導把公共事務“悄咪咪”地干了,不和大家說,村民們不理解,自然有意見。規章制度上牆落地,能激勵村民們參與村子的治理。

——山西省晉中市和順縣下石勒村村支書杜繼英

“當時修的時候,可沒說這麼快就拆啊?我在裡面又投了幾千塊,說拆就拆?”村民杜卯林情緒激動,站起來大聲質問。

晚上9點,石勒村村支兩委、村民監督委員會和黨員代表們坐在一塊開會。當說到拆除村裡的舊牛棚時,氣氛變得緊張起來。

“老杜,你看你,拆除一是為了‘提質增效’,改善我們的居住環境,二是為了在此基礎上把大伙這麼多年一直想蓋的幼兒園建起來。這是好事情啊!”村支書杜繼英解釋說。

“就算是好事,總得給我個說法,補多少錢?這裡涉及的人多了,不光是我一個人的問題。”另一位村民代表說道。

村主任張瑞紅點頭:“這就說到點子上了!縣裡鄉裡的補貼,每戶差不多有1000元。剩下的村裡建設資金大家也看到了,再拿出一部分來。每戶補償2000元左右,大家討論下。”一旁,會計杜迎春唰唰地記著會議記錄。

經過充分討論,大家最終商討出一個合理的補償數字。

不讓會議走形式,保証過程結果公開透明,這是下石勒村能保持團結、有效治理的重要方式。“在我們村,大小事一律上會,會議記錄、資金使用情況一律公開,白紙黑字,也就少了很多誤會。”杜繼英說。

不讓會議走形式,村支兩委的領導就得“走心”。治理農村,“車頭”走心很重要。“村支書和主任,這是兩個關鍵人物。兩個人要是不團結,村子多半要出亂子。兩個能人用黨建做引領,齊心帶著大家走,把制度落到實處,村子建設自然‘跑得快’。”下石勒村所在的李陽鎮黨委書記李明說:“下石勒村之所以治理有效,班子團結是重要原因。”

當然,制度建設更加重要。“村裡以前還是‘人治’氣息比較重,現在是照規章制度辦事,這種情況要好不少。”張瑞紅介紹:“‘四議兩公開’工作流程制度、村務工作監督委員會、‘三資’情況公開制度等認真實施,透明度提高了,村民也都積極參與到村子的治理中來。”

在該村的廣場宣傳欄裡,村民們能看到村支兩委、黨員代表等介紹,也能了解到村裡最近的決議。在村委會辦公室裡,還能詳細看到今年以來的會議記錄、資金使用情況等。

農村治理和產業發展相結合,用“工分”管理,也是下石勒村探索出的路子。杜繼英說:“下石勒村620人有自己的集體產業,‘萬壽菊’合作社和勞務輸出合作社等,我們實行的是工分制度。干一天掙一天的工分,年底兌付。手裡拿著合作社的工分,還要履行村民的義務,按照一定標准,履行不到位的扣一定工分,做得好的多記分,一方面給壓力,一方面給鼓勵,我們村才發展成今天這樣的局面。”

共商致富門路

村民積極參與

村民的心思都凝聚在發家致富上,哪還有閑心鬧矛盾,村子哪還會鬧哄哄。人心齊,泰山移。黨組織充分發揮引領作用,確定了鄉村旅游的發展大計,有事一起干,擰成一股繩。

——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大渡口鎮平橋村村支書鄧國仲

每逢周末或節假日,四川的近郊農村都會涌進很多城裡人,釣魚的、喝茶的,各有各的消遣方式。瀘州市納溪區大渡口鎮平橋村也是如此,每到這個時候,村子裡的茶館、農家樂、棋牌室人滿為患,房前屋后停滿了車。

每每看到這熱鬧場面,村支書鄧國仲都會有種自豪感,腰杆也會挺得更直。過去靠竹木加工為生的農民,現在吃上了“旅游飯”,白天黑夜都忙著掙錢、數票子,緊巴巴的日子漸漸寬裕,鄧國仲也不再為鄰裡糾紛、兄弟爭執的瑣事煩心。

今年51歲的鄧國仲,個頭中等,身材消瘦,短發直立,顯得很精干。從18歲在村裡當文書算起,他已在村裡干了32年,對村裡情況了如指掌。

平橋村傍著“西蜀玉珠”鳳凰湖,頗有人氣,但一直沒變成“財氣”。十八大后,四川提出建設幸福美麗新村,鄧國仲感覺機會來了,高標准規劃,建了4個新村點,搞起了鄉村旅游業。盤活林地、河流等資源,成立3個專業合作社,發展林下雞、香豬、水產養殖。

村裡確定了發展大計,但如何把全村擰成一股繩,齊心協力共謀發展?發展鄉村旅游,要建好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這些必要的土地從哪兒來?如何讓專合社帶動更多村民一起發展?鄧國仲發現,要想“做點事”,眼前的坎坎還真不少。

“人心齊,好辦事。我們充分發揮黨組織的作用,村黨支部確定大方向,成立村集體公司統領鄉村旅游,把3個黨小組分別建在3個專合社上,發揮引領作用。”鄧國仲說,做事要抓關鍵,牽牛鼻子。

第三黨小組建在香豬合作社,黨員和社員親如一家,有事一起干,遇到問題一起商量。黨員黃湘平說,“專合社每年舉辦抓豬節時,我們小組所有黨員都會自覺地去幫忙,自家的事再忙,都會撂下,去忙社裡的事。”

“觀念一轉天地寬。發展,還要做通村民思想工作,讓他們願意跟著村兩委干。”村裡要有什麼大動作,鄧國仲就通過老協會等群團組織解釋說明,利用農民夜校、紅白喜事等平台宣傳動員。村民理解了,也就接受了。

發展鄉村旅游,村庄環境很重要。平橋村發揮村民自我管理能力,每個小區組建業主委員會,制定小區公約。“在小區裡找不到私搭亂建、養殖家禽的情況。”黃湘平說,大家都知道私搭亂建影響小區整體風貌。到處是雞屎鴨屎,游客也不會來。

制定村規民約

爭拿流動紅旗

過去的永發村被人叫做“爛泥坪”,環境差、治安亂。我們開展了“流動紅旗進我家”等活動,創新治理方式,調動村民建設村寨、愛護村寨的積極性。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給了我們信心,我們一定認真落實,把社區越辦越好。 

——雲南省曲靖市馬龍縣王家庄街道永發社區黨總支書記李明寶

“這就是我的流動紅旗獎狀,村民們選出來的。”走進桂興雲的家裡,他正在驕傲地展示他的“榮譽証書”。這塊叫做“流動紅旗進我家”的牌匾上,列著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等10項指標。

“當書記總顧著村裡的事,有時候就顧不了家裡了。”在桂興雲的獎狀上,插著8面小紅旗,隻有兩項“勤儉持家”“孝老愛親”落選,桂興雲是雲南省曲靖市馬龍縣王家庄街道永發社區永發一組的老書記,這幾年為了村裡的事忙裡忙外,常常不著家。桂興雲說,“村民們選我為流動紅旗戶的時候,我自己覺得照顧家裡不夠,主動要求去掉了。要實事求是,這也是督促我以后可以做得更好。”

從2015年起,王家庄街道開展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流動紅旗進我家”創建活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化、生活化,包括10項指標,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到居民的生產生活、一言一行中。因為熱心公益,為村裡跑項目、引產業,被村民親切地稱為“永發村的一滴水、一片瓦”的桂書記在第一次評選中光榮當選為“流動紅旗戶”。

“過去我們永發村被人叫做‘爛泥坪’,那個時候環境臟亂差,治安不好,打架斗毆、偷盜搶劫常有發生,是大家談之嘆氣的村寨。”一旁的永發社區黨總支書記李明寶說,“為了扭轉村民的觀念,把村子發展好,我們積極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創新工作,輪戶清潔保衛生等等,並制定村規民約,開展‘流動紅旗進我家’等各種活動,讓大家努力維護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良好社會氛圍。”

“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因地制宜,創新工作做法,真正調動起村民建設村寨愛護村寨的積極性。”前來永發小組宣講十九大精神的馬龍縣紀委書記黃劍洲說,“永發社區通過紅旗行動,還把這些典型的事跡編寫成書籍《紅旗故事》,鼓勵大家學先進、做先進,真正實現村民自治,以榜樣的力量引領社會新風氣。”

“現在,以黨員干部為首,每人都聯系10名群眾,帶頭打掃村裡衛生,維護治安。走進我們社區,道路干干淨淨,綠化也做得好,鄰裡和睦友善。這幾年,我們這兒沒有一起治安案件發生,更沒有一起刑事案件。”李明寶說,“這次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的希望,作為社區總支書,我一定會帶頭,讓我們社區越來越好。”

(責編:蔣琪、李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