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養殖 持續治污
陽澄湖 蟹肥靠水美

“秋風響,蟹腳痒。”與往年不同,今年陽澄湖的6兩重公蟹和4兩重母蟹多了不少,其產量超過陽澄湖大閘蟹總產量的40%,而且畝產量提高了20%以上,達到1200斤左右。
面積縮減,收益不降反升
業內人士介紹,陽澄湖大閘蟹之所以品質好、口味佳,是由於陽澄湖水質偏鹼性,pH值常年保持在8.1—8.3之間,這在南方的同類湖泊中是少有的。
幾年前,由於養殖面積過大,陽澄湖水質降至Ⅳ類水標准。這種情況如果延續下去,不僅陽澄湖難以承受,養出的大閘蟹品質也會下降,極有可能砸了自家品牌。
對此,當地政府實施了“退漁還湖”舉措。2007年之前,陽澄湖原有圍網養蟹面積3.2萬畝,當地政府陸續拆除了8000畝養殖水域。2016年,又拆除了相關水域面積1.6萬畝,僅保留8000畝水域進行集中養殖。如今陽澄湖終於喘過氣來,水體自淨的功能恢復了,水質提升到了Ⅲ類水標准。
好水產好蟹、產大蟹,養殖戶拿到了意外的生態紅利。據陽澄湖鎮鎮長惠林方介紹,由於圍網養殖面積縮小,今年湖裡大閘蟹的產量比往年少了,但由於水質變好,加上雨水少、日照足,產量卻增加了。令人驚喜的是,大閘蟹的個頭也比往年大不少。由於大蟹價格比中、小蟹價格高出不少,今年每斤均價提高到了160元,比去年高了20元,養殖戶收益明顯提高。
生態養殖,大閘蟹味美價高
為引導養殖戶科學養蟹,解決養殖量不足和環保問題,除了目前陽澄湖裡留存的8000畝養殖水域,去年鎮上還在湖區周邊規劃了3萬畝標准化養蟹池塘。通過物理方式淨水、合理設置養殖密度、科學投放餌料等辦法,大閘蟹的產量和品質明顯提升。
目前,不少養殖戶還不願意到標准化養殖區來租塘養蟹,擔心這種新的養殖方式養殖的大閘蟹不如湖裡傳統方式養殖的口感好,可能賣不上價,會虧本。實際情況如何呢?
蘇州市陽澄湖蘇魚水產有限公司董事長顧敏杰表示,實際上,科學養殖的大閘蟹收益每畝利潤可達1.5萬元,比湖裡養的高多了。標准化養殖的大閘蟹吃得更有營養,長得更好,味道隻好不差,根本不用擔心。
“養殖戶是不見兔子不撒鷹,我們要養給他們看,讓他們主動來學習,然后心甘情願地來這裡租塘養殖。”顧敏杰表示。
大力治污,建立長效機制
保護陽澄湖是一項系統工程,不能光盯著陽澄湖內水域環境,還要將各種外來污染源堵住。
近年來,為進一步保護陽澄湖,陽澄湖鎮共投入1.7億元,開展“陽澄湖生態優化行動”,相繼實施了工業污染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削減、生活污水截流、大氣污染防治、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生態修復等六大方面16個重點項目。
從2011年開始,治污措施同步推進:陽澄湖周邊28家印染企業排放的生產污水,全部實現企業內部預處理、外部集中處理﹔將7000多戶居民的生活污水全部接入管網,進入污水處理廠進行環保處理﹔關閉了全部畜禽養殖企業。另外,實施湖中禁漁措施,讓所有漁民上岸,從事其他行業。
“要保護好生態環境,關鍵在於建立長效機制。”陽澄湖污水處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施青春表示,曾有企業暗埋管道向湖裡排污,被強行處理后,這種現象基本杜絕。但隻要一不注意,一些企業仍會在夜裡偷偷排污。如今,鎮上建立了河長制,每周有專人巡查兩次,企業再也不敢偷排了。
《 人民日報 》( 2017年11月11日 10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