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杭州富陽東梓關村修復古民居

“空心村”再現水墨江南盛景 

汪曉池
2017年09月13日08:1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從杭州市中心出發車行不到一小時,便能來到一個“白屋連綿成片,黛瓦參差錯落”的小村庄——富陽區東梓關村。這裡位於富春江畔,風光秀麗,民風淳朴,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古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和杭州地區首批“杭派民居”示范村。

  2013年,東梓關村歷史文化古村落的保護和利用工程被提上日程,建造杭派民居示范點的安置計劃也開始進行。2016年8月,東梓關村核心長塘周邊39幢古建筑整治改造以及46幢杭派民居回遷房相繼完工。

  延續詩意江南夢

  東梓關村北臨富春江,村裡有80余幢保存較為完好的明末清初歷史建筑,“我們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保留鄉村原始面貌,盡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態上改善村民生活條件,把村子發展成為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鄉村。” 東梓關村書記許時新說。

  為此,東梓關村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的辦法對村庄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走出去”就是多看多學多問多取經﹔“請進來”則指請專業團隊進駐村庄,讓專業人做專業的事,從而設計出符合農村老百姓居住的房子。許時新說,正因為村委班子始終堅持這個原則,游客才能在村裡欣賞到100多年歷史的清末民初古建筑,也看到如今紅遍網絡的“新杭派民居”。

  新民居如詩如畫也要避免“中看不中用”,該村對村民進行問卷調查,最終確定戶型設計:每戶都有3個小院,前院放置單車、農具等,側院放置雜物,南院用作休閑綠化。房屋基本為三層結構,有4個以上的臥室,還有客廳、儲藏室等。

  聞連明是杭州市富陽區供電公司的一名老師傅,在過去的10多年間,他曾3次參與東梓關村的線路改造,從第一次的接戶線改造到第二次的絕緣導線、路燈改造再到最近的一次線路上改下工程。“我們對村裡的全部線路進行了絕緣化改造,更好地保障了村民們的用電穩定和安全。”聞連明介紹。

  許時新說:“在工程期間,富陽區供電公司對村子的核心區域和回遷房區塊的線路都進行了全面的上改下處理,同時在回遷房區塊設置了兩台800千伏安的變壓器,保障居民的生活和公共用電,雖然這裡看不到一根電線,但居民用電卻都是妥妥的。”

  據介紹,東梓關村民居改造項目共分3期推進,除已經完工的一期工程外,還將陸續新建村民活動中心、鄉村書院、游客接待中心、道路等,全部工程建成后,這裡將形成一個集古典與現代於一體的江南古村落。

  美麗鄉村幸福生活

  前些年,一些東梓關村的村民們曾舍棄老宅,去杭州或更遠的城市謀求生計,村庄漸漸成了“空心村”。如今,整治修繕后的東梓關村成為富陽美麗鄉村的一張名片,也吸引著一些東梓關人返鄉創業。

  今年70多歲的方大伯是村裡第一批住進回遷房的村民。走進方大伯家的院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小花園,栽種著幾株茶樹,敞開的落地玻璃門裡中式風格的堂屋和家具讓人眼前一亮。堂屋與后院中間留有一個天井,衛生間設計了磚格花窗。二樓走廊上的牆,用落地玻璃窗和木質格柵代替,兼具了現代與傳統之美。寬敞的大露台上晒著日常的衣物,站在欄杆前,舉目遠眺是一片連綿的黛瓦和連天的綠色,儼然一幅水墨“畫卷”。

  2006年,方大伯一家搬到了兒子在富陽新買的住房,東梓關村的老屋從那時起便一直擱置下來,任其破敗。“我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還能回東梓關村住,而且還能住上這麼美的房子。”在東梓關村像方大伯這樣的人家,還有很多。

  接下來,東梓關村還將規劃300多畝地建甘蔗產業園,把一幢幢老房子改建成酒作坊,同時發展漁家樂和精品民宿。東梓關村將以跨文化發展、跨產業融合、跨門類整合的主題,打造以創新設計等為主導的產業示范區。

  從今年開始,富陽區將新建、提升20個特色村,新啟動2個“杭派民居”示范村建設,保護和利用好龍門村、新港村、橫槎村、幸福村等第五批省歷史文化村落。另外,還要發展美麗經濟,積極打造富陽農夫樂園等鄉村旅游目的地,新增農村現代民宿示范村1個、高端民宿點6個,農家樂、民宿營業收入超1億元。


  《 人民日報 》( 2017年09月13日 23 版)

(責編:蔣琪、李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