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現代牧場的生態循環圈

馬曉剛

2017年08月30日08:10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一座現代牧場的生態循環圈

  馮雅馨本報記者馬曉剛

  閱讀提示:蒙牛乳業建設現代生態牧場,通過“牛糞發電、廢水養魚、有機肥種植”等循環種養模式,打通循環經濟產業鏈條,使牧場養殖全程實現無污染零排放,促進了環保型農業產業化生產,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帶動了農牧民發展。

  從呼和浩特出發,開車約40分鐘,便進入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隻見一座一望無際、水草肥美的現代化牧場呈現在眼前。這座佔地8848畝,斥資2億元,集“種草、養牛、擠奶”於一體,有“牧場聯合國”美稱,亞洲最大的單體牧場便是蒙牛控股現代牧業和林格爾牧場。它興建於2004年,共有500間單體牛舍,匯集了世界各地優質奶牛,由美、英、澳等7個國家頂級專家團隊精心指導和科學管理。

  蓄草養牧發展生態畜牧業

  好奶源於好牧草,在和林格爾牧場,幾台大型收割機正在人工牧草種植場上忙碌著。草原是內蒙古的名片,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大力種植牧草,提高牧草品質,積極鼓勵農牧業龍頭企業蓄草養牧,在保護環境的同時,發展生態畜牧養殖加工業。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王顯國說,有好草才有好的畜產品,內蒙古發展牧草產業需求很大,農牧企業種草放牧優勢明顯。但草業作為農業基礎產業相對薄弱發展緩慢,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奶業的發展離不開優質牧草,將必然帶來對牧草剛性且常態化的需求,未來奶業及畜牧業發展,粗飼料佔比將越來越高,奶業和草業發展將形成連鎖反應。

  為了給奶牛配備營養全面的膳食,牧場種植著從世界各國引進的優質牧草,如被譽為“牧草之王”的加拿大紫花苜蓿、新西蘭的菊苣草、以色列黑麥草等,確保奶牛有最全面的營養攝入。

  “我們牧場種植著全世界12個國家的優質牧草,你看每一塊草地上都貼著標簽,每一根牧草都可溯源。我們像給孩子搭配膳食一樣,為基地奶牛科學調制營養食譜,確保生產出的每滴牛奶營養均衡。”在草場,蒙牛助理副總裁、奶源事業部總經理溫永平指著一排排標簽笑著說。

  一頭奶牛就是一座小型發電廠

  蒙牛沼氣發電廠毗鄰和林格爾牧場,是蒙牛集團於2008年1月斥資4500萬元為牧場配套而建成的畜禽類生物質能沼氣發電廠。目前,該沼氣發電廠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已充分顯現,成為蒙牛集團新的增長點。

  和林格爾牧場自投入使用以來,如何處理每天產生的500噸牛糞成為蒙牛集團在擁有優質奶源后急需解決的問題。經過多方考察和反復論証,蒙牛決定建設裝機容量為1.36兆瓦的大型沼氣發電項目,實現牧場糞便、污水無公害、無污染和零排放目標,形成牧場種植、奶牛養殖、產品加工良性循環的經濟體系,以滿足國家環境保護和再生能源政策要求。自2006年起,蒙牛集團便著手沼氣發電項目建設,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沼氣發電廠正式運行。

  “牛糞不再是影響環境的污染物,每一頭牛就是一個小型發電廠,萬頭奶牛可提供巨大動力,牛舍的溫度可靠發電廠的熱能保証。”蒙牛奶源事業部老職工曹宏志自豪地說。

  據介紹,該發電廠是目前全球最大規模畜禽沼氣發電廠,每天處理鮮牛糞500噸,日生產沼氣1.2萬立方米,每年生產有機肥約20萬噸,年可發電1000萬千瓦時。其關鍵技術及設備均從德國引進,沼氣發酵罐、發電機組及儲氣罐從德國和奧地利引進,且採用了德國沼氣發酵計算機集中控制管理系統,實現了全自動運行,在我國大型養殖場中尚屬首次。

  目前,蒙牛沼氣發電廠已與內蒙古電網實現了並網,每年向國家電網提供電力﹔產生的有機肥在市場出售,並種植高檔菌類﹔生產中產生的中水全部用於園區綠化供水和灌溉牧草﹔發電產生的熱能則用來維護牧場的日常供暖等項目。同時,每年還可減排溫室氣體CO2當量約2.5萬噸,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因此特別對蒙牛沼氣發電項目授予“加速中國可再生能源商業化能力建設項目、大型沼氣發電技術推廣示范工程”。

  打造循環產業鏈

  時值秋季,和林格爾牧場氣候宜人,綠瑩瑩的牧場裡矗立著57個高標准塑料大棚。大棚裡頂花帶刺的黃瓜、紅彤彤的西紅柿、嫩得出水的茄子煞是喜人。這完全得益於蒙牛集團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優勢,不光賣牛奶,還打通循環經濟的產業鏈條,運用“草牧肥生態一體化循環發展”理念,通過牛糞發電、廢水養魚、污水循環,使牧場養殖全程無污染零排放,讓不值錢的牛糞變成寶貝。牧場通過種草養牛,由奶牛產生的糞便循環綜合利用產生沼氣做生物質能源,解決了牧場職工和當地農民的能源問題﹔用沼渣沼液做有機肥料,澆灌牧草、種植無公害瓜果蔬菜,生產有機牧草和無公害農產品,從源頭上保証了農牧產品的質量安全,不僅豐富了職工家庭的餐桌,還能提供給周圍的小企業職工和附近的村民。

  同時,為確保牧草品質,從源頭上保証乳品質量,牧場利用生物技術將奶牛場糞便輕度發酵,喂食蚯蚓循環利用,改良牧場土壤品質。

  為了改善基地的總體生態環境,確保草場的可持續發展,蒙牛集團還投入巨額資金將和林格爾縣荒山改造作為最主要的綠化項目,目前已向該縣征地近3萬畝,計劃在3∼5年之后將這裡的3萬畝荒山全部變綠。在建設高智能化生產基地的同時,著力構建綠色牧場,環保無公害型牧場。

  在這一系列的舉措下,蒙牛和林格爾縣核心場區環境得到了很大提升,負氧離子高,空氣濕度大,不僅實現了環保型農業產農業化生產模式,也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蒙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帶富作用明顯,其逐年加大奶源基地建設扶持資金,僅2017年上半年,累計發放奶款1500多億元,僅內蒙古地區近400億元﹔直接或間接帶動全國150萬農牧民發展,僅內蒙古近40萬人,及時有效地解決了農牧民發展中“購牛、青貯、硬件改造、轉型升級”等多方面現實難題。

(責編:張歌、蔣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