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六盤水鐘山區農旅相融吃“生態飯”

李銳

2017年08月21日08:33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六盤水鐘山區農旅相融吃“生態飯”

  本報記者李銳

  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地處烏蒙山中,年平均氣溫12.4攝氏度,“峰叢濕地綠相融”“藍天白雲常相伴”是其生態、氣候、山地優勢的真實寫照。鐘山區依托良好的生態優勢,構建“全域景區、全域旅游”的格局,將扶貧與鄉村休閑旅游相結合,讓貧困地區的人們吃上“生態飯”。

  2015年,鐘山區最后5個貧困鄉鎮“摘帽”,全區18個鄉鎮或社區頭上再無“貧困”二字。截至目前,鐘山區隻剩下6個貧困村,4741人的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為2.8%。鐘山區扶貧開發局副局長王貴友介紹,該區通過貧困人口“特惠貸”“戶戶貸”,以提高貸款額度來解決資金問題。同時,以發展全域旅游業為產業脫貧切入點,以技能培訓提升貧困人口素質,從而合理安排就近就業。

  月照社區的易地扶貧搬遷生活區緊鄰公路,是進入月照養生谷的必經之路,劉湯亮一家的新居就在路邊。以前,劉湯亮在外面打工,日子過得還湊合。自從劉湯亮得病后,一家三口就靠在山裡種植4畝地的馬鈴薯和玉米維持生計。2016年,劉湯亮一家走出大山,搬進了的新居。置換的4畝地以一年每畝600元的價格流轉給社區,由社區統一種植。同時,劉湯亮開了便利店,又是景區及周邊的護林員,看上去挺忙活的劉湯亮實際收入卻不多。劉湯亮一家收入的“大頭”來源於“特惠貸”的集中投資分紅。依據政策,貧困戶每人可貸款政府補貼利息的“特惠貸”5萬元。社區將貸款集中起來進行投資,3年按照8%、10%、12%的比例分紅。這樣算下來,劉湯亮一家一年的收入超過2萬元,擺脫了因病致貧的境況。

  月照社區黨委書記杜錦介紹,對於貧困戶來說,生活來源主要是三方面:土地流轉,入股或“特惠貸”投資分紅,自主創業的收入和因人上崗、就近就業的工資。“依靠青山綠水發展農旅結合的發展路徑,我們整合‘特惠貸’資金,以及土地和房屋資產,重點打造貴州鐘山下扒瓦扶貧旅游生態園、獨山雞火鍋一條街項目,在景區周圍發展農家樂、鄉村旅館,既減少貧困人口投資風險,又減少政府資金壓力,形成雙贏的局面。”杜錦說。

  順著蜿蜒的“旅游扶貧公路”前行進入大河鎮,這條公路串起大河鎮3個貧困村,8個農旅一體化景點。周家寨村就在“旅游扶貧公路”的節點上。周家寨村以苗族為主,是一類貧困村。曾經靠天吃飯的周家寨人,如今當上了股東和技術人員。周家寨人以土地入股涼都農耕文化博覽園和嘎尼葡萄庄園,參與分紅,一些貧困戶經過培訓就近到園區打工,在實踐中學習技術,從勞務工人轉向技術工人,每月工資達到3000多元。大河鎮人大主席黃婭介紹,按照“把農業做成生態,把生態做成旅游,把旅游做成產業”的思路,該鎮打造全域景區,貧困戶通過土地、技術等方式入股成了股東,相繼完成了1萬畝精品水果、1萬畝花卉茶園、1萬畝常年蔬菜、100畝名貴鮮花觀賞園區的產業整體布局,完成征地4000余畝,入股2.8萬余畝,土地征收金、入股分紅、流轉金、群眾務工收入達16680萬余元,人均增收3879元以上。

  大河鎮貧困人口333戶,967人,除了政策兜底的低保戶和五保戶,因病致貧、因學致貧的人也比較多。針對貧困人群的實際情況,大河鎮成立了公司,整合貧困戶“特惠貸”資金,建設物管公司、旅游公司合作參與園區或景區停車場、溫泉山庄等項目。公司從盈利中拿出30%反哺給貧困戶,用於購買新農合、養老保險以及補助大學生上學,進而解因病致貧、因學致貧、因病返貧人群之憂。

(責編:蔣琪、張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