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黑科技":智能化無土栽培生機盎然
沃圃生技術員在檢查無土栽培西紅柿生長情況。(人民網 付長超攝)
大棚內干淨整潔,土壤被椰糠代替,施肥、灌溉、調溫控濕由電腦和各種傳感器自動控制,隻見一串串通紅透亮的西紅柿懸挂枝頭……在位於北京大興區的沃圃生農業示范園,記者深深體驗到農業科技帶給人的震撼。
“作為整個園區的 ‘最強大腦’,智能水肥一體機可通過在大棚中運用物聯網和傳感器技術,來獲取作物生長的最佳條件,為溫室環境精准調控提供科學依據,達到果蔬種植提質增效的目的。”沃圃生技術員告訴記者,溫室大棚配備了精准水肥循環系統、智能環境控系統、吊挂立體栽培等先進技術,實現了果蔬栽培的智能化和集約化。
北京的耕地資源有限,可謂是寸土寸金。“這種無土栽培比傳統栽培模式節水50%、省肥30%,而且產量高出30%至50%。”沃圃生(北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永剛表示,無土栽培能夠大大提高果蔬產量,節約耕地資源,減少污染和勞動力,這一前沿技術是現代農業果蔬種植發展的趨勢。
“很多無土栽培種植戶使用的設備都是從國外進口的,不僅價格昂貴,而且使用起來也比較復雜。”在王永剛看來,即便是世界一流的種植技術和產品,也需在研發、應用、服務方面做到因地制宜,同時要有因地制宜的配套技術方案和服務,才能真正為當地所用。
“無土栽培技術聽起來復雜,用起來相當簡單。”沃圃生技術員告訴記者,在學習借鑒國外領先技術的同時,沃圃生技術人員通過深入田間地頭,根據國內地理環境、氣候因素、水土條件、肥料來源等不同因素,因地制宜實現技術的本土化和應用的簡便化,而且設備成本也大幅降低,更適應國內市場的需要。
沃圃生技術員在調配智能化雲控制栽培系統。(人民網 付長超攝)
技術進步離不開人才。人才是科技創新的核心要素,抓好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才能為現代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目前無土栽培技術面臨最大困難是專業技術人才的缺乏。”王永剛表示,近年來公司加強人才培養,已在全國開設10多個實踐培訓中心,培養了一批專業技術人員。
如今,沃圃生已在全國建立20多個精准農業生產示范點,運用農業科技打造無公害蔬菜基地,並致力於提高航食產業種植技術水平,與大興區長子營鎮簽訂了合作協議,建設佔地120畝集現代農業生產、加工、展示示范、研發與培訓於一體的精准農業生產示范園。
王永剛表示,近年來我國強化科技創新,加快現代農業發展,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50%,不論是種子、化肥農藥技術,還是農作物栽培技術的改進等實現了較好發展。“沃圃生的快速發展也正是得益於此。”他說。
“技術進步正在引領現代農業發展方式發生深刻變革,我國農業發展也正逐步實現由依靠資源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進步的轉變,這將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王永剛對企業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