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電商代表流通的未來嗎? 對流通“腸梗阻”的最新調查

本報記者 王 珂 杜海濤 齊志明 林麗鸝
2017年07月03日08:1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電商是否降低了整個流通成本?

  看單線流通成本,電商和線下並沒有太大差別,甚至電商更高。但相比傳統流通,電商在減少多余的搬倒騰挪方面確實有優勢,降低了綜合成本

  同品牌同型號的一台冰箱,商場賣2000多元,網上隻賣1600多元——線上線下商品價差較大的類似現象,並不鮮見。除了價格吸引力,送貨上門也是網絡零售一大賣點。

  這兩年,流通業的線上線下冰火兩重天:網絡零售發展速度非常快,而實體店增速相對放緩,一快一慢產生了明顯反差。

  有的人把線上和線下對立起來,認為網絡零售才是流通業的未來,降低流通成本也將主要靠電商。

  真是如此嗎?

  京東集團副總裁傅兵說,電商並沒有明顯降低流通的單線成本,無論是城市之間、城鄉之間還是配送最后一公裡的成本,電商和線下並無太大差別,電商甚至還高一些。

  以最后一公裡配送為例,電子商務是“送貨上門”。即便電商企業按照劃片配送,盡量讓零散式訂單集約化,但仍需大量配送人員和配送工具。這部分成本目前已經不低,將來隨著快遞員的工資上漲,還將呈現繼續上升趨勢。

  既然這樣,電商某些品類的價格為何低於線下?

  “單線成本雖不低,但綜合成本低。”專家認為,電商減少了傳統流通的中間環節,並通過物流的信息化,提高了備貨科學性,控制了多余的搬倒騰挪,有效降低了流通綜合成本。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說,相比傳統流通,電子商務在商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等方面確實有優勢,為流通業提質增效發揮了積極作用。

  對於流通業來說,存貨少了怕斷貨,影響消費體驗﹔存貨多了怕壓貨,增加倉儲成本。線下流通容易出現存貨忽多忽少的狀況,而電商可以利用消費者購買行為大數據,合理控制倉儲水平。

  在位於上海嘉定區的京東亞洲一號倉儲物流中心,記者了解到,該中心提供給供應商的備貨數據,經15種預測模型計算后得出。不僅是該中心,在京東全國七大倉儲物流中心,都已實現預測未來28天內每個倉庫每天讓供應商儲備多少商品。目前,京東已使用智能補貨的重點品類中,庫存周轉天數降低20%,重點商品現貨率提高5%。

  電商會不會取代傳統流通?

  真正的“流通革命”,不是線上取代線下,也不是線下吞掉線上,而是線上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優勢和線下物流、服務、體驗的優勢相結合,攜手打造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新流通

  目前在國內流通行業,各種業態百舸爭流。有觀點認為,運用新技術而迅速發展的電子商務,代表著流通業創新的前沿,今后可能會逐步取代傳統流通。這個觀點站得住腳嗎?

  “流通的發展方向一定是智慧化,而不一定是電商化。”湖南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認為,真正的“流通革命”,不是線上取代線下,也不是線下吞掉線上,而是線上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優勢和線下物流、服務、體驗的優勢相結合,攜手實現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新零售。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裴亮說,盡管線上流通勢頭很猛,但傳統流通仍是我國商品流通的重要基礎,作用難以替代。歷史地看,改革開放以來,實體零售一直保持高增長,規模持續擴大,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90%左右。現實地看,實體店有物流、服務和體驗的天然優勢。比如,由於不是每單都要配送上門,實體店物流成本可以比網購更低。

  “信息流等技術手段是電商的新武器,但不是獨門武器,傳統流通也完全可以用。”裴亮說,電子商務積極探索信息化、規模化和標准化,給整個流通業帶來新變化,這恰恰說明傳統流通有改進的巨大潛力。借助新技術手段,傳統流通一樣能提質增效。

  “物流的本質不是快,而是盡量消滅庫存。”阿裡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說,純電商時代過去了,未來10年是新零售時代,線上線下必須融起來。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傳統流通不會消亡,但其技術手段、商業模式和空間地理布局將會發生變化。電商借助流通的信息化、規模化和標准化有效降低成本,而實體店降本增效也應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相比線上,線下流通的短板太突出,長處施展不出來。比如引廠進店、出租櫃台等老套路,使連鎖經營的規模效益無從體現,物流配送的優勢也無法發揮,這個短板要盡快補上。

  專家指出,傳統流通效率低、成本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小散亂”。在發達國家,流通行業相對集約,規模化效應明顯。而在我國,分散、封閉的流通經營主體,增加了標准化、規模化配送的難度。將來,流通業應由分散獨立向融合協同轉變。

  “流通的‘小’不是大問題,但應‘小而美’,不應‘小散亂’,關鍵是在流通中用好信息化。”裴亮說。以某連鎖超市配送商品到偏遠山區店鋪為例,如果單程配送的商品太少,流通成本分攤下來必然很高。但如果可通過數據計算,更好地預測商品需求、掌握庫存情況,就能提高單程配送的裝車商品數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如果配送資源能在不同商業形式之間共享,實現“既送貨進山,又拉貨出山”,配送成本還可以進一步下降。

  線上線下流通怎樣更好融合?

  線上線下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公平競爭,影響了二者融合發展。相關部門應科學規劃、加強服務、破除障礙,營造流通業提質增效的好環境

  傳統流通轉型升級需要一個過程,電商的沖擊是動力也帶來一定壓力。畢竟,對傳統流通來講,電商搶佔了一部分市場空間。

  多家傳統流通企業向記者集中反映了一個問題:無論是稅收還是監管,線上線下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公平競爭,影響二者融合發展。

  “傳統流通歡迎來自電商的競爭,但競爭應站在更加公平的起跑線上。”裴亮說,這不僅是電商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保障,也是傳統流通提質增效的基本前提,避免遭受電商的“過頭沖擊”。

  專家認為,電商、網購的發展,打破了區域界限、環節界限、行業界限,而傳統監管模式是按屬地管理、環節管理、行業管理設計的,對線上企業監管難度大,造成線上線下監管的鬆嚴程度確有一些差別。

  “線下隔三岔五,線上幾乎沒有,這樣的抽檢太不公平。”某名牌箱包大中華區負責人告訴記者,商場專賣店的產品隔幾天就要被抽查一次,有工商的、質檢的,一輪接一輪,帶來的成本很高,線上經營卻幾乎不需要接受什麼檢查。而且,線下專賣店的租金本來就比線上高很多,壓力自然大。

  線上“冒牌貨”讓知名品牌的線下經營者很頭疼。北京新世界百貨商場某運動品牌櫃台服務員王麗雲說,很多顧客在網上購買該品牌的運動鞋,覺得更便宜。其實,如果買正品鞋,線下線上價格差別不大。價格明顯便宜的商品,大多不是正品。線下銷售規規矩矩,而線上銷售的假冒偽劣卻在大量擠佔市場份額。

  在稅收方面也有不公平現象。我國電子商務企業主要有B2C(企業商家對消費者)模式和C2C(自然人對消費者)模式。B2C的電商需要進行工商注冊,履行納稅義務﹔而在C2C平台上,有大量交易額遠超起征點、實行企業化經營的賣家,卻以自然人網店形式存在,逃避納稅。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研究員任興洲說,稅收制度的搭建旨在創造公平稅收和競爭的良好環境。如果線上以自然人身份、個人開設網店經營者超過法定免稅額的部分可以不納稅,而線下實體經營者卻必須承擔更多的繳稅成本,會給實體商家經營造成很大的成本壓力。

  受訪的傳統流通企業呼吁,相關部門應制訂科學的網點規劃,特別是建立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監管體系﹔同時加強公共服務,公開發布不同業態、不同區域、不同商品的信息,引導企業合理布局﹔還應破除實體零售面臨的體制機制障礙,比如非企業法人開店難、店鋪裝潢裝修限制多、用電成本高等問題,為線下流通擁抱線上打好基礎。

      

  往期回顧

  上篇:6月12日第17版《我們的流通成本為啥高?》

  中篇:6月19日第18版《流通“降本增效” 空間有多大?》


  《 人民日報 》( 2017年07月03日 18 版)

(責編:蔣琪、張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