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掃淨庭院 遠方客來(今日甘南)

本報記者 王 浩
2017年06月23日08:2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掃淨庭院 遠方客來(今日甘南)

  牦牛搖著尾巴在草地上悠閑地吃草,五彩繽紛的經幡迎風招展,遠處是綿延青山,頭頂是藍天白雲,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大紹瑪村就坐落在這美麗的藏家風光中。

  然而在過去,大紹瑪村是一個游人會繞道走的村子。村主任完瑪昂杰說,村子雖緊鄰當周草原和太子山等景點,但村裡環境臟亂差,因而經過的游客不少,願意留下來的卻幾乎沒有。村裡亂搭亂建,污水橫流,院子裡柴堆雜物亂放,雞鴨亂飛,一條土路渾身“傷痕”,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一些村民甚至還住在土坯危房裡。

  “一方面,居住環境差,村民意見不小。另一方面,甘南生態環境脆弱,不少村子又位於生態核心區,若治理不到位,會破壞寶貴的綠水青山。”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委書記俞成輝說。從2015年開始,甘南按照“一鄉一村”的要求,率先選擇103個生態文明示范村,對標生態文明要求,完善水電路房等基礎設施,改善生活條件,推動農牧村人居環境整治,逐步實現全州農牧村的全覆蓋,讓村民生活換新顏,美麗山水煥發光彩。

  走進如今的大紹瑪村,筆直的水泥路一塵不染,民居錯落有致地分布兩旁。牆面統一刷成白色,四周繪有紅色的彩雲線,民族風情濃郁。村裡制定了村規民約,引導村民定期打掃室內、分類處理垃圾、維持村容整潔。瞄准了村裡的“高顏值”,在外打拼多年的村民仁青才讓決定返鄉創業。他動員6戶村民,投資150多萬元,開辦可接待200多人的藏家樂。“隻有掃淨自家庭院,才敢開門迎客。現在我們村成了不少游客的必到之地,生意也越來越好了,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呢。”

  整治農村環境,路要修、房要蓋、廁要改、垃圾回收設備要建……作為財力較弱的地區,如何保障資金投入?“資金本來不多,如果投入又是‘撒胡椒面’,你好我好大家卻好不了,現在握指成拳,聚集力量,一擊即中。”俞成輝說,示范村創建改變以往各自為政的做法,用好中央和地方各項惠農政策,整合相關項目、綜合施策,有效地改善了示范村的基本生產生活、基本公共服務等條件,讓財力資源最大程度發揮效益。

  整治工作最初推行的時候,村民們心存疑慮:保持一周容易,保持一年難。整治環境是不是一時的想法?是不是只是“運動式”打掃?針對疑問,甘南出台了一系列指導性文件,主要領導帶頭督促檢查、帶頭解決問題。截至目前,累計反饋整改各類問題16500個,保証了問題個個有人盯、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應。嚴格考評傳壓力,一月一督查、一月一排名、一月一通報,將考評結果與追究責任相結合。

  責任壓實到村一級。在合作市那吾鄉拉咱村文化廣場的牆上,挂著一張“環境衛生責任劃分”網格圖,用三種顏色將全村區分為三個聯防組。聯防組戶長吳世英說,戶長負責監督區域內的衛生狀況,確保垃圾不在視線范圍之內。“有塑料袋等小垃圾,就隨手撿起來。碰到雜物等,戶長會第一時間通知保潔員。”

  越來越多的群眾被發動起來。拉咱村規定每周二、三,全村出動打掃街道衛生。“村民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好環境,參與積極性很高。通過大掃除,不僅培養了村民良好的生活習慣,更增強了他們的主人翁精神,增進了民族團結。”吳世英說。目前,甘南發放各類宣傳資料16萬余份,組織群眾性主題宣傳活動1900多場次,開設環境整治微信監督平台100多個,刊播各類新聞稿件2000多條,發送文明旅游溫馨提示手機短信1500多萬條次,多措並舉提升全民保護環境意識。

  打起了“生態旗”,越來越多的村民吃上了“生態飯”。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一大批示范村拔地而起。夏河縣曲奧鄉香高村背山面河,村內山溪潺潺,植物豐富密集,不少游客來此休閑度假。舟曲縣就地取材,做足“石頭文化”,融入本土文化元素,彰顯地方特色﹔卓尼縣著力挖掘紅色文化,發展紅色旅游。“農牧村環境變好了,村民生活舒心,口袋變鼓,幸福感噌噌上漲。”俞成輝說。

(責編:張歌、蔣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