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降成本還省人力 能節水更增效益

砥礪奮進的五年·聚焦“三農”:甘肅新農技打開新天地

本報記者  林治波  銀  燕
2017年06月21日08:1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甘肅省蘭州市通往蘭州新區的水秦快速路上,向東能看到一片綠油油的山頭,那裡生長著油鬆、側柏、紅柳等耐旱綠色植物。

  禿山頭上種成林,退役軍人胡紅軍發明的樹下根部滲灌技術功不可沒。不少枝頭枯黃、瀕臨死亡的油鬆樹苗,經過他的滲灌技術搶救,又活過來了。

  “以前漫灌,1畝地要用好幾十方水,採用這種滲灌技術則隻需用1立方水,而且更省人工和成本。”蘭州新區窩窩井村村民趙貴春說。

  胡紅軍的樹下根部滲灌設備分為管道和裝置,管道供水,裝置滲水,在樹的根部有一個供水器,當樹缺水時水會慢慢地滲透到樹的根部,有效維持樹的成活﹔下雨時,水就會自動蓄滿蓄水器,而不是直接滲到地底下,以待干旱時再用。胡紅軍介紹:“甘肅處於西北內陸,很多地方降水很少,隻能發展旱地農業。新技術能讓農民少用水,省人工又能種得活。”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新技術,胡紅軍申辦了公司,奔波在甘肅干旱缺水的民勤、景泰、靖遠等地農村,介紹根部滲灌技術。在景泰縣,新技術幫助當地農民栽樹200多畝,成活率達到95%以上﹔在民勤縣騰格裡沙漠邊沿,農民用這項技術栽活了幾千棵沙柳。

  滴水孔很少堵塞是這項技術的又一個顯著優勢,進一步節省了成本。幾年前,寧夏中寧枸杞產業集團種的3000畝枸杞林在採用滴灌技術一年后出現堵塞,中寧縣找到胡紅軍,使用滲灌技術在有機枸杞出口基地試種了100畝枸杞,實驗效果很好。

  蘭州市靜寧商會專職秘書長、甘肅富龍科貿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宏偉關注這項技術近3年了,“從2015年開始我就去看他的種植田,前幾天我還去過,真的沒有堵。胡紅軍這個技術看上去不起眼,但確實能解決問題。”

  2013年,寧夏科技廳對滲灌的報告顯示:根部滲灌節水裝置,是在埋設於樹木根部的輸水管上、安裝有別於各類節水技術的灌溉裝置,比滴灌節水30%,但材料成本比滴灌技術節省70%至80%,且實用性更強更廣,能夠實現智能化、遠程化控制。

  甘肅省臨洮縣的荒坡山地鹼性大、缺水,農業發展困難多、收益少,這種現象在西北比較普遍。2017年4月,臨洮縣井坪工業園區在荒地裡使用根部滲灌技術種上杏樹、棗樹、核桃樹等十幾種經濟作物,成活率達到90%,還在經濟林下套種苜蓿和草坪,每畝產青飼料2噸以上,用青飼料養雞養羊,再用雞肥羊肥還田,實現了生態有機循環。

  新農技逐漸打開了新天地。靜寧縣是一個農業大縣,也是個缺水縣,對農業節水技術很關注。在當地政府和合作社的支持下,目前縣裡已就在縣北片的蘋果科技示范地做節水試點與胡紅軍團隊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靜寧的蘋果林有100多萬畝,1畝地漫灌一年綜合成本約1600塊錢。如果使用水肥一體化滲灌技術,1畝地至少能節約300塊錢,再加上遠程控制,費用就更便宜,預計10—15年的使用期內能為當地農業節省至少30個億左右。”胡紅軍說。

  “這項技術還解決了一個現實問題:農村勞動力在減少和老化,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已經出現。這個技術很好地融合了水肥一體化,精准施肥、精准澆水,再加上遠程自動化控制,不但節水,還省人力。”楊宏偉說。


  《 人民日報 》( 2017年06月21日 01 版)

(責編:蔣琪、張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