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駐村蹲點話脫貧:香菇香 日子美
記者剛來河南省舞陽縣文峰鄉李斌庄村時,就發現這個村子不一般。村口路邊,沒有一塊閑地,都搭著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香菇種植棚。種植棚裡傳出機器的轟鳴聲,村民們正在棚裡忙著給香菇菌袋打孔換氣。道路的遠處,還有一片正在搭建的種植棚。
“種香菇,不一定管用。”村民張國聚就曾種過香菇,結果種一半壞一半,虧光了本,索性就不種了。
后來,老張到縣城的建筑工地干苦力活,一年到頭將將能賺1萬多。加上家裡的4畝小麥田,老張一家三口年純收入不到2萬塊。老張的兒子考上了大學,學費又是一筆負擔——一時間,他家成了貧困戶。
2014年,李斌庄村被確定為扶貧開發重點村,建檔立卡貧困戶96戶、364人。
村兩委和駐村扶貧干部研究后決定,這香菇還得種,但是要“科學地種”。“老張老實本分,又肯吃苦,就是不懂技術才虧了本落了貧。”村副支書張德山坦陳,“現在我們手把手教他種香菇,賒給他菌袋讓他種,什麼時候賺了錢什麼時候再還。”
在老張家院子裡,貼了一張扶貧駐村干部幫扶明白卡,上面清楚地寫著“因學致貧,幫助種香菇,年人均純收入增收目標4500元”。
今年,老張家總共建了3個棚,種了香菇1.2萬袋,通過種植技術幫扶,老張家香菇的壞袋率降到2%以下。按照現在的行情,一袋香菇淨賺三四塊,老張家一年最多能賺4萬多元。“種好香菇原來這麼掙錢,比出去打工賺得還多,孩子的學費也有了!”盤算著收入,老張美滋滋地說。
“俺都快60了,再出去打工不中了。”正在華寶食用菌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大棚裡摘香菇的溫愛萍笑著說。溫愛萍是李斌庄村張三郎小組的脫貧戶,近一年來都在家門口的食用菌合作社務工。
像溫愛萍這樣的就業脫貧戶,在華寶食用菌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裡還有10多戶,都是在合作社裡從事香菇採摘、分揀等工作。
“除了優先聘用貧困戶作為採摘工,我們還投資架設香菇棚,把香菇棚承包給周圍村子的貧困戶,有了收成之后分紅給大家。”合作社理事長張連山指著正在修建的大棚說,“給貧困戶的分紅,一年都沒落下過。”
產業兜底,崗位保障,貧困戶不用外出務工就能找到工作,既可以照顧家庭,又能夠增收脫貧。“都這個歲數了,在這兒一個月能賺1800元,中午還管飯吃,可好哩!”溫愛萍說。
種好了香菇,培育了產業,長出了財富。據了解,村裡的貧困戶去年底全部脫貧。
《 人民日報 》( 2017年06月05日 0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