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砥礪奮進的五年:在高原 點亮童年

趙迪攝影報道
2017年06月01日08:27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在高原 點亮童年

  5月5日早上6點多,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達日縣上紅科鄉寄宿制藏文小學,孩子們冒著雪在操場上晨讀。

  5月24日,達日縣上紅科鄉,38歲的格洛(后排右一)一家。10歲的崗格拉毛(后排中)和7歲的仁瓊(左二)在這所小學讀書。

  5月4日晚上8點,幾名學生在操場上借著太陽能路燈和頭燈讀書。

  5月6日晚上9點,男生寢室。

  5月5日早上6點,老師幫學前班的孩子們梳頭。

  5月25日,家長會后,學校露天操場上,妞妞(中)和家長准備簽名和按手印,承諾假期結束后會按時返校。

  5月20日,孩子們在學校舉辦的期中表彰會上。

  5月8日早上6點,孩子們在露天操場上晨讀。

  5月8日,星期一,在學校舉行的升旗儀式上,孩子進行國旗下的演講。

  5月20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達日縣上紅科鄉寄宿制藏文小學舉行期中表彰會,16歲的加熱瑪(左)跑進會場。她在這所學校讀小學六年級。

  5月5日,早上6點,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達日縣上紅科鄉寄宿制藏文小學,孩子們在窗邊晨讀。這所小學也是這個海拔4200多米的鄉村唯一的學校,300多名來自當地農牧民家庭的孩子在這裡學習和生活。

  5月25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達日縣上紅科鄉,短暫的小雨夾雜著冰雹過后,烏雲散開,烈日當頭。鄉上的小學裡,家長和學生在室內籃球場裡開完家長會后來到露天操場,依次在一份協議書上簽名並按上手印,承諾這次為期5天的周假結束后,學生會按時返校上課。

  這是一所寄宿制藏文小學,也是這個海拔4200多米的鄉上唯一的學校,今年是建校第55年。目前全校共有284名小學生和95名學前班的孩子,他們大部分來自上紅科鄉和周圍村庄的農牧民家庭。學校每兩周放一次假。在學校裡,孩子們在老師的幫助下學著照顧自己的學業和生活。

  上紅科鄉位於達日縣南部,距縣城135公裡,全鄉以藏族游牧民為主。這裡山路崎嶇,幾乎沒有工廠,供電也不足。每年5月到6月初,全鄉老少都會帶上帳篷、灶具上山挖虫草,一挖就是一個多月。對於許多當地人來說,這是一年當中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兒童視力好,有時挖到的虫草數量能超過成年人,所以許多家庭挖虫草時都會帶上孩子。州上曾在每年的虫草季節為中小學生放約40天的“虫草假”。

  33歲的更賽是這所藏文小學的校長。去年,州上取消了中小學的“虫草假”,但正常的假期結束后,依然有學生跟著家長去挖虫草,沒有返校。於是,每次放假,他和老師就會為了留住學生忙碌起來:提前和各個村溝通,開家長會,簽返校協議等。

  從2007年到現在,更賽在好幾個鄉的藏文小學工作過,上紅科鄉寄宿制藏文小學是他任教的第一所學校。他還清楚地記得10年前這所小學的樣子:全校4幢磚瓦平房,下雨時偶爾會漏水,隻有4個班級,139個學生,7名老師。更賽當時每月的工資隻有幾百元。

  當時,一些農牧民還會變著法兒向老師請假。有家長說,上了學,到頭來還是要靠放牧挖虫草賺錢。家長和老師也幾乎沒有交流。普及義務教育時,有的家長甚至會付錢讓別人家的孩子替自己的孩子上學。這幾年來,一到周末,學校的老師就會帶著小禮物,到學生家裡做家訪。他們會先和農牧民聊聊家常,再慢慢向他們解釋上學的重要性。現在,家長見到老師會主動上前去握手交談。

  學校放假,55歲的牧民才貢穿著一身藏裝,揣著今年剛買的大屏國產智能手機,來接兩個外孫回家。他的外孫一個8歲,讀小學一年級﹔一個11歲,讀小學三年級。

  才貢從小生活在上紅科鄉的哈青村,全家靠放牧為生,果洛州政府所在地瑪沁縣是他去過的最遠的地方。家裡的太陽能板供電充足時,才貢會看一會電視。但他不懂漢語,隻能看藏語的新聞聯播。有了些積蓄,他也想到外面看看,但他不會買火車票、飛機票,也看不懂餐館的菜單。

  才貢不希望下一代繼續過靠天吃飯的生活。才貢在民辦學校上過幾個月的學。他知道,上學能學知識,有了知識到哪裡都可以賺錢。現在他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讀書,送孩子去外地讀書的人也不少。

  2016年,當地政府、對口援建城市等幾方投入2000多萬元資金,對學校進行了重建。這所小學有了全新的教學樓、宿舍、室內體育場、塑膠跑道、微機室……這些是2013年來到這裡工作的孫樹旺沒有想到的。

  80后孫樹旺是河南人,從爺爺那一代就來到果洛州生活,他喜歡稱自己為“果三代”。不久前,一名女教師休產假,孫樹旺成了學校裡唯一的漢族教師。學校裡的孩子們有時會跑過來親上孫樹旺一口。向別人介紹時,孩子們也說他是自己的親人。

  剛來學校工作時,他還記得,教師宿舍是座土房子。沒有電,水要到附近的河裡打,一個來回要半個多小時。這些都讓他想起了2001年自己剛從老家到果洛州上中學時的情景。父母都不在身邊,他記得到處是走不完的路,望不盡的山。

  這幾年,學校有不少像孫樹旺一樣通過考試進入學校的老師,但海拔高、交通不便,他們大部分都沒有留下來,有的隻待了幾天。孫樹旺說,現在學校老師的待遇雖比不了大城市,但也會有各種補貼。

  師資不足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現在學校12個班級隻有18名正式老師,一名老師要帶兩門課,還要兼任班主任。每個老師都不得不身兼數職。

  最令學校師生頭痛的是學校的用電問題。孫樹旺說,學校用電都是來自鄉上的光伏發電,能夠滿足照明等基本需求,但教室裡的教學儀器、微機課上的電腦……基本上都用不了,有些機器甚至至今都沒有開過機。“以前沒有,總是盼著想著,整天拿著申請報告往教育局跑,現在有了,卻像廢鐵一樣。”

  孫樹旺說,去年鄉上的光伏發電站發生故障,到現在也沒有完全修好。后來經過協商,晚上會優先給學校供電上晚自習。一旦天氣不佳,光伏發電就會不穩定,晚上也很難正常上課。

  5月4日晚上8點,學校裡又停電了。天空漸漸暗了,學生們拿著書本跑到露天操場,借著獨立供電的太陽能路燈讀書。幾個戴著紅領巾的孩子用手電筒照著書本。遠方的山巒和天空漸漸在暮色中融為一體,讀書的聲音回響在每一個角落。

(責編:蔣琪、張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