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砥礪奮進的五年·駐村蹲點話脫貧:種桃種李種幸福

本報記者 馬 晨
2017年06月01日08:1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上秤嘍!”拎著兩袋剛摘的水蜜桃,游客張先生站在了秤前。

  “來啦!”正在採摘園另一頭清理雜草的郭信明,跨上電動三輪車趕來,“一袋6斤,一袋7斤多,給您算13斤。”

  郭信明今年68歲,是河北省懷安縣葉家辛窯村村民。“以前出去打零工,在外吃住開銷大,一年下來也就收入三四千元。”老郭說,“如今在村裡的鮮果蔬菜採摘園打工,每月掙1800元,一年就是兩萬多。”

  葉家辛窯村地處淺山丘陵區,主要種植玉米、水稻、谷黍。過去靠天吃飯,一畝地一年下來隻掙個五六百元。

  脫貧之路怎麼走?“還得握指成拳,發展特色產業。”村支書趙建根說,2012年5月,村集體流轉村民土地265畝,成立了鮮果蔬菜種植合作社,採用“村集體+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建起溫室大棚101個,種植錯季水蜜桃、杏、李、葡萄,還有蔬菜等。貧困戶通過土地租金、合作社分紅、就地務工等渠道穩定增收。

  “村子離高速公路車程20來分鐘,自打建了採摘園,不少城裡人到這裡採摘度周末,村民收入多了,村子人氣旺了。”趙建根說,去年,這個不到600人的小村庄接待游客1萬多人次,收入近60萬元。村裡有貧困戶114戶179人,基本加入了合作社。2016年底,包括老郭兩口子在內,葉家辛窯村103戶164人脫貧出列。

  “如今冬天也閑不住,果樹進入休眠期,大棚裡還有各種蔬菜,除了採摘,還要供應超市和企業。”老郭說,“地裡不荒,還有錢掙,俺打心眼裡高興!”

  採摘園裡碩果累累,一路走來卻非一帆風順。這些年周邊地區鄉村採摘紅火起來,葉家辛窯村怎麼做出特色、吸引游客?

  村裡嘗試種植新品種。“淘汰老舊品種說來輕巧,做起來可不簡單。前期投入大、風險高,技術跟不上也不行。合作社本來就家底薄,經不起折騰。”趙建根帶著部分農戶到外地參觀學習,拿著方案四處奔波找公司談合作。經過一番考察,合作社去年引進新品種紅心火龍果。

  採摘園清理了幾個溫室大棚。“俺們這裡晝夜溫差大,長出來的火龍果特別甜,游客愛吃。”老郭說,種植紅心火龍果,一個大棚年純收入約6萬元,“比種桃種杏強一倍。”

  “品種還在更新,今年又引進了冬棗、桑葚、櫻桃、枸杞等新品種,還流轉土地4560畝,重點發展林下採摘。”趙建根說,村裡定下新目標:將產業鏈由單一的鮮果採摘延伸到親子休閑、農家餐飲、休閑度假,變半日游為一日游、兩日游,“村裡的基礎設施已經建好,餐飲、農家住宿很快就能投入使用。依托採摘園發展鄉村旅游,脫貧致富又添了新路子。”


  《 人民日報 》( 2017年06月01日 02 版)

(責編:蔣琪、張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