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坐機關”到“走田間”
走進駐村“第一書記”張英毅:你是誰,為了誰
對於村民石業龍老人的看病單據,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張英毅(右一)比老人的子女更熟悉。(人民網記者李彤攝)
身材中等偏瘦、帶著眼鏡,說話斯文聲音不大,這是張英毅給人的第一印象。在他的手機上有兩個鬧鐘,一個是早上6點,叫醒他投入一天的工作﹔另一個是晚上8點,提醒他到貧困戶家定時走訪。每次工作前,張英毅都會摸摸佩戴在胸前的黨徽和扶貧工作隊員胸卡。
作為廣西北海市委組織部選派的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2015年10月張英毅從市政府辦公室的機關大院,來到了合浦縣山東村村委會的小樓,開始了一段嶄新的工作生活。用他的話講,“我是主動報名參加的,從小就在農村生活,很快就適應了新工作。”
2016年張英毅在全市層面獲得了表彰和提拔,在工作表現材料中“成功流轉土地88畝,開展辣椒種植”“帶動貧困戶戶均增收萬元以上”在諸多成績中格外亮眼。但成績背后的五味雜陳,隻有他自己感受得更真切。
山東村總面積10平方公裡,3915人,人均耕地面積0.61畝,2015年貧困發生率5.41%。發展產業是穩定脫貧的保障,而“四缺”“三不足”,缺成片土地、缺產業資金、缺種植技術、缺市場引導,勞動力不足、能力不足、動力不足,是擺在張英毅面前最現實的問題。
在推動產業發展上,這個愛笑的駐村第一書記,生氣發火了。2016年張英毅從幫扶后盾單位籌集到16.9萬元資金計劃用於辣椒種植,錢到達了村級會計中心。但之前並無此先例,究竟是通過政府採購以物資的形式下發,還是撥付資金﹔資金是一次性撥付,還是分批次撥付,每次又撥付多少,均無章可循。種地不等人,眼看要錯過耕種時節了,前期的產業調研或付之東流,張英毅急了、發火了。
“村裡的一些工作比較瑣碎和具體,有時很難找到對應的政策和文件。出於資金監管的考慮,各部門給出的建議也能夠理解。”無章可循、摸著石頭過河,是張英毅工作中較深的感受,也正是他的這種闖勁兒,給山東村產業發展和村集體經濟帶來了新面貌。
45戶貧困戶全部加入合作社、村兩委干部帶頭入股、跑市場定產業找專業幫扶、打種植時間差在蔬菜淡季集中上市......在一系列辛勤努力后,付出獲得了回報。早些年按袋賣的辣椒在2016年底賣出了14元/斤的“天價”,貧困戶咧嘴笑了、村集體經濟增收3萬余元。如今站在紅艷艷的辣椒地裡,仿佛看到了未來紅火的生活。
作為扶貧干部,貧困戶拉著張英毅的手說“好人啦”﹔而作為父親,女兒給他打電話時,最多聽到的是“爸爸正在工作”。為了讓扶貧干部住得下身、安得下心、干得成事,工作上有責任感、生活上有幸福感,作為“娘家人”的北海市組織部第一書記辦在選派干部、業務指導、后盾保障、表彰提拔上,為“第一書記”編織了一張保障網。
北海市委組織部第一書記辦主任羅真文對人民網記者介紹說,目前全市有79個貧困村,每村選派1名駐村“第一書記”,並從市、縣、鄉挑選877人組建駐村工作隊,由“第一書記”擔任駐村工作隊長。
記者了解到,北海市對駐村“第一書記”每人每天補助50元,在村裡安排住宿。在表彰先進樹立表率方面,以市委名義印發了抓黨建促脫貧六項措施,對工作能力突出、脫貧效果明顯的給予表彰和提拔重用。2016年全市877名扶貧工作隊員中有171人被評為優秀,按照約20%的比例有30余符合任職條件的工作隊員得到提拔和重用。
術業有專攻,第一書記們來自不同的單位,盡管加強村級黨建是其核心工作,但發展產業、招商引資、完善基建也是密不可分的工作。為解決本領恐慌的問題,北海市委組織部、市扶貧辦不定期舉辦業務培訓, 2016年組織“第一書記”們赴深圳學習,進一步解放思想。2017年5月中旬,組織大家到貴州、四川等地調研學習。平時市裡也在基層黨組織建設、種植、養殖、商務等方面,通過各類專題培訓幫助“第一書記”提高業務水平。
為了將外出調研學習期間的工作往前趕,張英毅本周的工作排得格外滿。為貧困戶提高小貸授信額度、咨詢農業保險事宜、跟進危房改造情況......往返於市區和農村、穿梭於村庄之間,他開了7年的鈴木小汽車,最近空調壞了、鑰匙斷了、車輪前段時間也爆了。
但在村民眼中,張英毅的車子辨識度極高,每當開到辣椒地和養殖區域,都會有村民放下手中的活、走近幾步和他招招手。張英毅也會透過車窗點頭笑笑,沒有言語的交流,但這種默契已經養成。
看見張英毅來了,老人走過來拉著他的手,笑著拉拉家常。(人民網記者李彤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