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合作社裡更紅火(砥礪奮進的五年·駐村蹲點話脫貧)

本報記者 喬 棟
2017年05月21日09:0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合作社裡更紅火(砥礪奮進的五年·駐村蹲點話脫貧)

  “這次回來,再也不走了。”老張篤定地說。

  老張全名叫張福鎖,今年六十有五,是山西省和順縣石勒溝下石勒村人。太行深處的石勒溝自古就窮,村民世世代代種玉米,年景不好時,就跑出去打工。

  老張跑出去三回了。上世紀80年代,聽說搞運輸賺錢,老張便出去跟人合伙“養車”,沒經驗,碰了一鼻子灰后又回了村裡﹔2000年左右,煤炭行情看好,種地掙不到錢的老張跑到礦上打工,后來煤炭業行情不振,他又種回了玉米﹔最后一次是2012年,年近花甲的他跑到縣城周邊接小工程、做小買賣,也不順利。

  “真不走了?”記者問。

  “那當然,在家門口就能掙不少錢,還出去干啥?”老張憨厚地笑。

  2014年時,村集體流轉平整了1200畝閑置荒地搞集體經濟,先后成立了蔬菜合作社、雙孢菇種植合作社、萬壽菊合作社等5個合作社。村民們不僅可以拿到流轉土地的租金,通過勞動還能享受合作社的分紅。

  “一個成年男性工作一天是10個工分,按照80元計酬。女同志體力弱,一天也是10個工分,但按60元計酬。”老張憨憨一笑,“像我這樣,一年工分就能掙到兩萬塊錢,加上租金和分紅,兩口子輕輕鬆鬆就能掙五萬塊。”

  “幾十年前,大家也都在村裡干活,也掙工分。不一樣的是,現在的工分能直接兌換成錢,大伙兒的積極性自然就起來了。”村支書杜繼英說,300多在村人口,除特殊情況外都參加了合作社。

  合作社剛開始啟動的時候,資金並不充裕,村裡的人也有些懷疑。杜繼英自己墊付了45萬元,第一個蔬菜合作社這才開了張。“剛開始真是挺辛苦的,繼英帶著我們幾個人,半夜三點起來跑去市裡進貨,中午趕回來還要接著去棚裡。”老張回憶道。

  下石勒蔬菜合作社開張后,他們隨即又瞄上了銷路緊俏的小眾中藥材萬壽菊。和萬壽菊加工廠以固定價格簽訂收購協議后,立馬擴大萬壽菊拱棚種植規模。下石勒人的精氣神都提起來了。去年整村脫貧,人人分紅,第一次,集體賬上多了50萬元的富余資金。

  “我們下一步想讓整個石勒溝的7個行政村都參與進來。”杜繼英說,要把這種集體參與合作社的做法推廣下去。鎮裡很是支持杜繼英的想法,幫助成立了石勒溝溝聯黨總支,通過“支部帶動、項目引領”,帶領鄉親致富。這不,隔壁上石勒村已有不少人參與到蔬菜大棚合作社裡了,合作社的生意比以前更紅火了。

  最讓老張高興的,是在外打工多年的兒子也回來了。“活到這個歲數,能在村裡住著,還能掙著錢,子女們又在身邊,這事啊,偷著樂吧!”

(責編:董思睿、楊虞波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