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專題策劃>>精准扶貧駐村調研採訪活動

農民植樹政府買林 綠了荒山富了百姓——山西“購買式造林”模式調查

2017年05月17日09:57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原標題:農民植樹政府買林 綠了荒山富了百姓——山西“購買式造林”模式調查

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山西省近年來積極探索“購買式造林”新模式,由市場主體按照政府規劃和標准自主造林,經過驗收合格后由政府購買所造的林木。這種模式能否有效提升造林效率和質量?能否成為貧困群眾增收新途徑?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造林村民和管理部門。

農民栽樹 政府買林

行走在呂梁山南端大寧縣下白村一帶,隻見不少荒坡都種上了綠油油的鬆樹苗,好似給黃土地披了一層綠裝。66歲的村民馮還堂說,參與購買式造林,他所在的合作社去年造了120畝林子,參與的13個人每人掙了2000多元,今年還計劃造林3000畝,預計能吸收100多戶貧困戶參與。

山西地處黃土高原溝壑區,森林覆蓋率僅為20.50%,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在傳統造林模式下,當地造林飽受資金不足、使用效率不高,樹木成活率低等問題困擾。為此,山西加快市場化造林機制創新,探索購買式造林新模式。

記者了解到,購買式造林最早由山西省黑茶山國有林管理局在2013年試點,初期僅限於林局內部職工。主要是由管理局統一規劃,職工自願申報,經競價確定造林主體和造林購買價格,之后由職工全額出資造林,當年驗收合格后支付合同價款的30%,三年后按標准收購並支付余款。

黑茶山林局常務副局長任愛介紹說,購買式造林在2015年正式向林農和社會試點推進。其中,林農參與模式是由村集體或林農提供造林地,林場職工提供技術、苗木,雙方根據實際情況實行職工獨資、對半投資和林農全額投資三種合作模式造林,三年到期后由林場收購,所造林木林場控股51%,村集體或農戶佔股49%。

在縣域試點中,山西創造性地將購買式造林與精准扶貧相結合,明確規定購買式造林的承接主體必須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佔80%以上的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在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嵐縣和大寧縣,合作社根據林業部門規劃先行墊資造林,經驗收合格后由政府購買,新造林地林木所有權仍為貧困人員所有。

截至去年底,山西省已在黑茶山林局、嵐縣、大寧縣等地完成購買式造林15萬余畝。山西省林業廳提出,將在試點先行的基礎上,在全省積極穩妥組織開展購買式造林。特別是在貧困縣,所有林業工程都將由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通過購買式造林方式承接。

荒山增綠 農民增收

山西林業干部和基層干部群眾反映,購買式造林以政府花錢買活樹為理念,變計劃經濟體制下“要我造林”為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我要造林”,是“極小地調整了生產關系,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大大提高了造林綠化的效率和質量。

大寧縣委書記王金龍說,購買式造林撬動了龐大的社會資金流入林業領域,彌補了造林資金的不足。此外,承接主體從一開始就有質量意識、交賬意識,不僅主動選用大苗壯苗、增加初植密度,有的還特意在苗木周圍種上臭椿,探索用臭椿氣味驅避鼠兔危害。近兩年完成的購買式造林成活率均超過96%,破解了“年年種樹不見樹”的老難題。

“過去,營造林資金從國家、省、市、縣政府到林局、林場、工隊,再到苗木採購、雇佣工人,層層都有代理成本,真正用到造林上的資金打了折扣。”王金龍說,購買式造林大大壓縮了代理成本,提高了國家造林資金的使用效率。

購買式造林還有力促進了林場職工、林農、特別是貧困群眾增收。黑茶山林局造林大戶李高升已連續3年承接了購買式造林任務,順利消化了自家的700多畝苗木,每年用工60多人,其中絕大多數是貧困戶,每個工人一天能掙80到200元不等。“今年一開春老百姓就打電話找我,紛紛要求參與種樹。”他說。

截至去年底,山西省已組建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2188家,吸納貧困勞力5.5萬人。嵐縣界河口鎮會裡村林得財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成立於去年4月,48戶社員中45戶是貧困戶,去年完成購買式造林1500畝,參與造林的貧困群眾人均增收5000元。63歲的貧困戶社員賈丑元靠幾畝薄田過活,去年種樹掙了4800元,樂得合不攏嘴:“這麼大歲數,出去打工也沒人要了,栽樹掙錢,還能顧上家,不誤地,挺好。”

完善市場 跟進保障

山西林業干部建議,購買式造林成果的鞏固和持續推進,還需進一步完善林業市場體系,實現林權的交易和流轉,同時及時跟進新造林管護、生態效益補償等保障服務體系。

黑茶山林局馬坊林場場長吳挨旺認為,當前購買式造林面臨的局限主要是林業市場體系還沒有很好地建立和完善起來。“購買式造林帶來了很大的生態效益,由全社會共享,但是由於造的多是生態林,樹木生長慢,周期長,長大后也不採伐,同時變現和交易環節不完善,所以經濟效益欠佳。”

為了鞏固造林成果,為貧困戶穩定脫貧提供經濟支撐,大寧縣從今年起縣財政每年拿出150萬元,對全縣未納入生態效益補償范圍的生態林和達產達效前的經濟林以每畝每年5元的標准給予生態效益補償。

(責編:蔣琪、張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