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山西陽城修復蟒河生態 天晴雲歸盡 山翠獼猴歡

本報記者 周亞軍 蘇 藝
2017年05月17日08:1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如今的蟒河山巒疊翠。
  趙趁意攝

  時旺成正在喂獼猴。
  本報記者 蘇 藝攝

  看人民映像
  品百味人生

  “啊——嗚哦——”已是70歲的時旺成老人,沖著山上吼了兩嗓子,伴著崖壁回音,幾十隻獼猴從山澗聚攏,駕樹而來。他撒了把玉米粒,猴們歡騰著吃起來。正是這些獼猴,讓擁有秀水、奇峰的山西陽城蟒河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了特殊的靈氣。

  由陽城縣城南去40公裡,過蜿蜒山路,與河南濟源臨界處,便是方圓近56平方公裡的蟒河保護區。唐代詩人岑參曾稱贊這裡“天晴雲歸盡,雨洗月色新”,如今這裡被譽為動植物資源寶庫。

  建立自然保護區,獼猴從150隻增長到1000多隻

  “以前環境可比現在差遠了,那時候老百姓覺得靠山就要吃山,都上山砍柴、打獵,半座山都是光禿禿的。”時旺成告訴記者。改變,發生在蟒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后。

  “上世紀90年代起,獵槍全部收繳,不允許附近村民上山打獵,還加強宣傳教育,大家慢慢懂得保護野生動物了。”在此工作了27年的蟒河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田隨味說,“獼猴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而蟒河是野生獼猴在我國自然地理分布的最北限。1985年,這裡的獼猴隻有5群150來隻,且存活率隻有60%甚至更低。保護區成立后,我們選取了其中兩群,從科學角度進行人工投食補給試驗。”

  1983年,這裡建立了以保護野生獼猴和森林生態為主的省級自然保護區。1998年,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時旺成擔任保護區獼猴投食員已有28年,每日起早貪黑,慢慢成了人們口中的“老猴王”。記者看到,坐著的時旺成用腿托著一碗玉米粒,仔細挑揀著玉米,說“壞的不能讓猴們吃。” 時旺成告訴記者,“保護區管理局會准備充足的糧食,我還會在玉米裡加點鹽,增加猴的食欲。”

  “盡管人工投食效果好,最重要的還是要保持猴群的自然生存狀態,保護所有野生動植物的生存棲息環境才是根本。”田隨味說。

  為此,保護區的巡護員每人負責一個山頭,手持GPS系統,每日巡護。2005年,山西森林公安局還在這裡增設了蟒河派出所,專門打擊傷害野生動植物等違法犯罪行動。“我們曾與保護區管理局救助過眼睛受傷的金錢豹幼仔,還有擱淺的‘娃娃魚’等。”蟒河派出所指導員郭國紅說。

  如今的蟒河,山巒疊翠,泉水淙淙,野生動物也多了起來,獼猴增加到1000多隻,存活率達95%左右。“村裡人越來越知道保護的重要,你看,這山上滿是樹,跑山時常能見到野豬、獾,我還見過兩次金錢豹呢。”時旺成說。

  據統計,蟒河保護區現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金錢豹、金雕,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獼猴、大鯢(娃娃魚)等,動物共計285種,其中鳥類214種,獸類43種,兩棲爬行類28種。

  森林覆蓋率高達92%,種子植物增至882種

  記者隨工作人員臨近保護區時,剛要前進,前方一位老漢拴了根紅繩,擋住了去路。

  他拿著登記表和防火宣傳單走到車前,“登記下姓名吧,千萬別帶火種進山。”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裡寶貝的植物太多了,尤其像南方紅豆杉這類瀕危的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為此,保護區管理局、蟒河派出所、陽城蟒河生態旅游有限責任公司以及當地村民形成合力來防火。其中,不僅保護區管理局有專職管護員,對重點區域不間斷、不漏失地防火巡護,陽城蟒河生態旅游有限責任公司還組建了25人的半專業消防隊,與保護區管理局的4個管護站聯合防火。

  為保護完善的生態環境系統,南方紅豆杉等植物還在保護區得到人工繁育。

  走在山間小徑,田隨味指著身邊一棵高大的樹說,“看到螺旋狀互生的葉了嗎,這就是南方紅豆杉。”蟒河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張增元介紹,南方紅豆杉在大棚經過一兩年的育苗,長到20厘米左右移植到大田,待長到1.5米左右,就會移栽上山。

  這之后,不僅保護區管理局要定期巡護、觀察生長情況,森林公安也要嚴格執法。“我們配合中條山分局,偵破過3起非法採挖、收購南方紅豆杉的刑事案。” 蟒河派出所所長申景雲介紹。

  截至目前,保護區已成功培育近200株南方紅豆杉,種子植物也從上世紀90年代的560多種增至882種,森林覆蓋率達92%左右。

  “地下轉地上、黑色變綠色”,產煤大縣謀求綠色轉型 

  蟒河保護區的好生態,還得益於當地經濟發展的綠色轉型。

  陽城是產煤大縣,但在“煤炭產業短期離不了、長期靠不住”的資源依賴困境下,當地開始謀求轉型。陽城縣委書記竇三馬說:“我們將發展思路轉向‘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保護並發揮生態優勢,不僅推進礦區、採空區的生態修復,還把全域旅游作為產業轉型的主攻方向。”

  2006年,陽城縣竹林山煤業有限公司響應全縣“地下轉地上、黑色變綠色”的號召,成立了蟒河生態旅游有限責任公司,對蟒河保護區進行保護性旅游開發。“幾年前,蟒河區域被探明存有優質的溫泉資源,但林業等主管部門全都拒絕審批開發。”陽城陽泰集團副總經理梁家庫說,“慢慢我們開始理解‘無限保護、有限利用’,堅持隻在保護區的實驗區及外圍適當開發。寧可步子慢一點,也不能毀了大自然。”

  數據顯示,生態旅游帶動蟒河村及周邊村鎮人均收入超過2.1萬元,解決當地60%以上人口的就業。

  經過多年的努力,陽城縣主要包括煤炭在內的黑色產業與綠色產業的比例,已由73.6︰26.4變為54.1︰45.9。

(責編:蔣琪、張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