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
從凍土草地中尋寶的科學家
年過花甲的蘭州大學南志標院士,大半生都貢獻給了草業研究,其建立的草地農業模式,將草地生產力提高一倍,有效遏制了草地退化﹔青藏鐵路克服千裡凍土等世界性技術難題,安全運行10年,離不開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吳青柏及其團隊提供的技術支撐……
日前,記者來到這兩所科研機構,傾聽這群科學家講述堅守西北的故事。
坐得十年板凳冷,換得科研碩果來
“我國陸地面積的近一半都是草地,而90%以上的草地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退化。”如何遏制草場退化?經過孜孜不倦的研究,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南志標院士和他的團隊提出不合理的農業系統是草地退化的根本原因,並探索創建了適用於我國北方牧區、農耕區、半農半牧區的草地農業模式,使草地生產力提高1/3至1倍。
高山草原條件嚴酷,南志標便在青藏高原育成3個適應高山草原的春箭筈豌豆新品種,使高山草原煥發生機﹔草地生產病害肆虐,他更是最早系統開展了牧草真菌病害研究,在全國推廣應用,累計挽回損失2.1億元。
為研究培育適應高山草原的優良牧草品種,南志標從1997年起就堅守在氣候惡劣、條件艱苦的甘南草原,沒有研究基地,就租住農戶的房子,自己生火做飯。一次,因為科研任務量加大,單位臨時多派了4個人過來,一間小屋裡,6個人擠在兩張床板上,第二天醒來時才發現被子都扯散了。“大家一直把這事當成笑談,從來沒覺得有啥苦的。”南志標說。
在甘南草原埋頭研究10年后,南志標終於培育出適宜種植的牧草新品種,卻在申報時未通過審定。“感覺這麼多年付出的努力被否定了”,但南志標不肯放棄,反思問題,不斷調整,最終申報成功。“學術的道路,就是用寂寞和執著鋪就的。潛心研究,要能坐得住冷板凳,碩果才可能隨之而來。”
響應國家戰略,服務生產造福群眾
企業家何延忠選擇和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合作,在茫茫戈壁、浩瀚沙漠裡探索建造治洪治沙、化害為利、洪水資源化利用的工程,這一工程也被當地人形象地稱作“沙漠都江堰”。清洪分離,改善生態,涵養水源,保障灌溉……“沙漠都江堰”工程作用明顯,而其“分洪梳流治沙”的模式獨具特色,帶動了當地特色農業發展,抵御了特大洪災泥石流。
2011年6月16日,敦煌突發特大洪水,工程保護了陽關幾千人的生命和萬畝農田、葡萄園。院企合作的“沙漠都江堰”,實現了生存、發展與保護並重,經濟、生態與社會效益並舉,凸顯出治沙、馴洪、生態經濟、富民等多重效益。
“院企合作,人才充足的科研單位提供技術支持,資金雄厚的企業搭建研發平台。”作為科研團隊的一員,中科院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司建華向記者介紹,依托“沙漠都江堰”生態治理工程,團隊研發出洪水疏流—滲濾—攔蓄技術、高寒生態產業技術等5項技術,作為“干旱內陸河流域生態恢復的水調控機理、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的支撐性內容之一,在2014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在干旱少雨的地方,如何讓一立方米的水資源發揮出最大的效益,這是我們科研人員和企業共同的目標。”在司建華看來,“科研的目的,還是要服務於生產,造福於群眾。”
作為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標志性工程,青藏鐵路必須破解凍土地帶的工程技術難題。“凍土對溫度極為敏感,以前修建青藏公路時,我們只是被動地去解決凍土問題。而修建青藏鐵路,我們主動考慮到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採取了‘冷卻路基’的思路。”凍土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吳青柏自豪地告訴記者,即使青藏高原的氣溫50年后升高2.6攝氏度,青藏鐵路依據現在採取的冷卻技術也能保持路基穩定。
誨人不倦育桃李,進取精神是家風
數據顯示,自建校以來,蘭州大學已為國家培養了20多萬名各類人才。2010年以來,選擇到西部12省區市就業的蘭大畢業生,佔總就業人數的53.6%﹔同時,該校已連續7年面向甘肅農村生源,實施“免費醫學定向生”招生項目,累計招生1490人,極大緩解了甘肅省基層全科醫生短缺的狀況。
10年前,南志標的右眼就完全失明,僅靠左眼工作。即使如此,每個研究生的論文他都會仔細修改3遍以上,一字一句地密密麻麻標注。由於連續的高強度、超負荷的工作,南志標左眼視力也每況愈下,“視力最差的時候,即使是熟人面對面也看不清。”南志標說。
在這種情況下,南志標對每個學生試驗仍然親力親為,看不了文字,就請人念。“每當收到南老師的短信時,腦海中就自動映出了他左手拿著手機,眼睛貼近手機屏幕,右手寫著短信的身影……”南志標的學生康琦目前正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她告訴記者,對南志標而言,收發手機短信也會是一個巨大考驗,一個短信常常需要耗時數分鐘,但他卻對這種自己與學生直接交流的方式樂此不疲。
“蘭大化學院的科研團隊就像一個大家庭,老一輩科學家傳承下來的科研態度和進取精神,就是我們這個團隊應該堅守的‘家風’。”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為對記者說,蘭大化學院的家風是“自強不息、團結一心”。
王為帶領的課題組目前已經合成了40多種有機框架材料,在對材料進行命名時,他們給這些材料起了一段相同的名字——LZU,“這是蘭州大學的英文名縮寫,我們想借助材料命名的機會,讓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蘭大,也讓蘭大更多的畢業生留下來服務西部。”王為說。
《 人民日報 》( 2017年05月15日 1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