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譜寫農業合作共贏新篇章

2017年05月15日08:04 | 來源:農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譜寫農業合作共贏新篇章

5月,從新疆北部阿拉山口出國境,正趕上哈薩克斯坦新一輪春播種植期。一場春雨過后,阿拉木圖州的中哈現代農業產業創新示范園裡,來自中國的玉米、大豆種子陸續播下。“用不了兩三年,這些優質種苗將很快走向整個哈薩克斯坦。”示范園農藝師阿列克謝信心十足。

2000多年前,漢代的張騫從陝西西安出發,鑿通西域,到達中亞。在此基礎上,中外商旅絡繹於途,逐漸形成了連通中歐的“絲綢之路”,將絲綢、茶葉、瓷器為代表的“東方名片”投遞到西方,而石榴、葡萄、胡蘿卜等特色農作物也一路向東來到中原內地,豐富了黃土地上的作物寶庫。

自2013年9月、10月,習近平主席相繼提出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一偉大構想以來,我國與沿線國家農業合作大步前行。截至去年底,農業部已同沿線48個國家簽署101個合作協議。我國農業企業在沿線31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農業對外重點項目投資,建立重點項目258個,佔全部重點項目數量近一半﹔累計對外投資金額654.7億元人民幣,佔全部重點項目投資金額的37%。

5月14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北京拉開帷幕。共商合作大計,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以中國智慧為全球發展探尋解決之道,“一帶一路”將再度吸引全球目光。

穿越歷史,聯通古今。絲綢之路從農業社會走來,農業也從未遠離這條通道。從絲綢之路到“一帶一路”,從作物種子的交換到種植技術的合作,從東西方文明的第一次連接到新時代的全球合作,農業,一直是這個故事中舉足輕重的角色。

放眼世界農業,自然資源分布不均、生產效率高低不一的傳統格局逐步被打破,一個建立於開放共享基石之上、資源要素流動組合而成的全球農業大版圖加速崛起。面對“買全球、賣全球、引進來、走出去”的全球化格局,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大潮,成為區域農業鏈接世界的大勢主流

春城昆明,隨著一聲火車長鳴,串聯的集裝箱滿載咖啡、茶葉、果蔬等“雲字號”農產品,沿中歐班列線路,全程運行15天后抵達阿姆斯特丹,開啟歐洲之旅。

目光北移,幾千公裡之外的黑河口岸上,工人們熟練地卸下從俄羅斯進口的啤酒和蜂蜜,再把產自山東、陝西的蘋果、梨等水果裝上保鮮車,運往對岸各大城市。

中國農作物單產高質量好,周邊國家耕地多潛力足﹔中國果蔬品種多產量大,歐洲國家食品加工業發達。一進一出之間,平衡的是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一帶一路”倡議,正是要打通國際市場,鏈接內外資源,為世界農業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鋪開“一帶一路”地圖,沿線國家大多是發展中國家,農業比重大、資源稟賦好,與我國農業發展的共性不少、互補性更強。融入“一帶一路”,推動技術互補、優勢互補、產品互補,實現發展創新、增長聯動、利益融合,成為各國共同訴求。

去年6月,G20農業部長會議在陝西西安舉辦,“一帶一路”倡議寫入會議公報及與聯合國糧農三機構發布的聯合聲明,其中聯合國糧農組織和國際農發基金明確把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列入雙方合作的重點。“一帶一路”倡議首次贏得聯合國糧農三機構集體響應,我國在國際糧農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有力提升。

大勢所趨、水到渠成。3年多來,“一帶一路”建設已由中國倡議演變成全球共識,越來越多沿線國家和中國一道分享發展紅利。在這一進程中,農業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農業合作漸向深入、落地開花。

政策框架日趨完善——

2014年底國務院批復農業部牽頭成立農業對外合作部際聯席會議機制,統籌開展農業對外合作各項工作,這是我國農業對外合作的重大制度創新。

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出台《關於促進農業對外合作的若干意見》,首次從國家層面明確了農業走出去的發展思路和政策框架,是今后一個時期指導農業走出去的綱領性文件。

今年1月,農業部聯合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印發《農業對外合作“十三五”規劃》,詳細謀劃未來重點合作領域、目標和路徑,為農業開放合作提供有力支撐。

投資貿易持續升級——

在種植、畜牧、農副食品加工等行業,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密集開展貿易合作。合作鏈條不斷延伸和拓展,逐步向產加銷、儲運等全產業鏈的合作進行拓展。投資主體進一步多元化,形成了以國有農墾、種子企業、漁業企業為主體,民營企業積極參與的局面。

從產品交易物物相通到自貿區建設遍地開花,農業投資貿易迎來更多機遇。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23個國家商簽及正在商談的10個自貿區正在逐一落地,在農業生產技術以及生產資料供給、農產品加工、倉儲和流通建設等方面,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

科技交流日益頻繁——

布局一批農業對外合作科技支撐與人才培訓基地,借助“揚帆出海”和“獵英行動計劃”人才培訓工程,打造農業走出去的企業家、科技專家、政策資訊、行政管理、外交官5支隊伍。

在非洲有關國家援建25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通過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為受援國舉辦209期培訓班,共培訓近5000人次農業技術與管理人才,推動我國雜交水稻和雜交玉米種子生產、農獸藥生產、水產養殖及動植物疫病防控等優勢技術在沿線國家落地。

“一帶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齊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獨秀的小利。從貿易暢通到人心相通,從共商共建共享到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縱貫古今、兼濟天下的“一帶一路”建設,蘊含著包容互鑒的東方智慧,見証了知行合一的中國擔當

在印尼,從當地農民到政府官員,都將雜交水稻稱為“隆平稻”。雜交水稻海外飄香,給那裡的人們帶來糧食自給自足的曙光。印尼推廣雜交水稻的13個省中,每公頃11噸的產量,高出本地品種一倍多。

以貿易暢通促民心相通,這正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應有之義。3年來,越來越多的沿線國家受益於這一理念和實踐,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創造和分享因其帶來的跨域式發展機遇。從取長補短到互利互惠,“一帶一路”的朋友圈越來越大,讓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願景與行動緊緊相連。

提高農業發展水平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這是中國農業發展的需要,也是沿線國家農業發展的需要﹔這使中國受益,沿線國家也同樣受益。古往今來,歷史的經驗是相通的——合作才能共贏,割裂隻會裹足不前。

需要化為動力,動力凝成發展合力。根據規劃,“一帶一路”建設將形成一個開放、包容、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構架和協作平台。它為農業交流合作鋪建通道、提供支撐,反之,農業交流合作也為“一帶一路”注入活力、增添動力。兩者相融貫通,讓積蓄已久的中國農業找到了轉型發展的廣闊空間,也為細碎多樣的世界農業打開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新視野。

曾被聯合國評價為“世界糧倉”的蘇丹,農業資源豐富,大片土地有待開發,發展農業潛力巨大。山東對外經濟技術合作集團聯合山東農科院,通過技術示范、推廣和培訓,使蘇丹棉花單產提高2-3倍,玉米單產提高2-3倍,花生單產提高2-3倍。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正從經濟全球化的參與者轉變為貢獻者和引領者,有能力、有責任、有義務助力更多國家發展。

從中國自身講,“中國以佔世界9%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這響亮的事實回答了“誰來養活中國人”的質疑,中國能夠養活自己曾是對世界的最大貢獻。舉世矚目的成就由一項項創新支撐而起,傳統的農業大國中國已具備了雄厚的農業實力。

從世界環境看,國際貿易和投資低迷,一些西方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動。而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是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是世界持續發展的動力引擎。開展“一帶一路”農業合作,中國能夠與沿線各國分享中國農業發展理念、模式、經驗、技術,共同致力於各國農業經濟發展和廣大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一帶一路”倡議來自中國,成果惠及世界。推動全球農業可持續發展,中國有能力,更加有擔當。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中國願意為周邊國家提供共同發展的機遇和空間,歡迎大家搭乘中國發展的列車,搭快車也好,搭便車也好,我們都歡迎。

如今,人們看到,滿載特色農產品的中歐班列馳騁在亞歐大陸,從楊凌農業示范區走出的千余農技人員深耕絲路田野,中國農業企業競相踏上揚帆出海的甲板……作為一項益民生、利長遠的系統工程,未來農業對外合作不再是簡單貿易交換,而是信息、技術、服務深度契合、協力攻關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前,農業部與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外交部一起發布《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農業合作的願景與行動》,標志著農業對外合作的頂層設計初步完成。搭乘“一帶一路”快車,農業對外合作將繼續揚帆遠航。

著眼未來,“一帶一路”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對原有合作基礎的升級換代,是讓合作更加全面、系統、深入。按照“重點國家+重點項目+重點企業+農業合作示范園區+農業技術示范區”的路徑,農業合作正務實推進。

企業作為市場最具活力的主體,在“一帶一路”中將繼續扛起大旗。中國企業“走出去”,代表的是中國形象。接下來,農業部將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選取一批農業“走出去”企業進行信用評價試點,倒逼企業做強做好,守住信譽堡壘,為“一帶一路”增添光彩。

2014年底,中泰塔吉克斯坦農業紡織產業園正式奠基,成為當地的頭條新聞。這個投資20億元、年產籽棉8萬噸、年銷售收入15億元的產業園區,將有效提升塔吉克斯坦棉花生產水平,帶動當地就業,提高農民收入。

以園區為抓手,為企業走出去搭建境外、境內兩類平台,以外帶內、以內促外,能夠形成推動農業對外合作的雙輪驅動和高水平雙向開放格局。這樣的模式,將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廣泛扎根。與此同時,為農業對外合作量身定制的“境外農業合作示范區”和“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也將逐一落地,首批選擇在東南亞、中亞、非洲、拉美、中東歐等重點區域挂牌試點,經驗成熟后逐步推廣。

農業對外合作涉及面廣,是一個長期的動態過程,更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協調、形成合力。在突出企業主體和園區帶動的同時,充分發揮服務支撐作用,完善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就能激發推動落實的合力,實現精耕細作、穩中求進。

——打通信息服務。進一步完善農業對外合作公共信息服務平台,推動建立農業對外合作經貿信息統計制度,試點農業走出去企業信用評價,為企業提供信息引導、規范。

——加強金融支撐。人民銀行、銀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金融機構為農業對外合作提供融資、保險支持﹔財政部與農業部積極開展農機購置補貼境外延伸政策試點。

——推進技術合作。繼續共建國際聯合實驗室、技術試驗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園區。積極與周邊國家開展跨境動物疫病聯防聯控合作,同老撾、緬甸等國家開展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合作。

“大道行思,取則行遠。”承載著世界期盼,5月的北京之約,“一帶一路”將再次揚帆,這是中國的機會,更是世界的機遇。這是一條共商共建共享之路,更是一條著眼於未來的可持續發展之路。風雨攜手闊步疾行,中國農業正邁出合作共贏的鏗鏘足音。

(責編:蔣琪、張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