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江西宜春:打“生態牌” 添“綠動能”

賴永峰 劉 興
2017年04月27日08:16 | 來源:經濟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江西宜春:打“生態牌” 添“綠動能”

  圖為遠東福斯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動力電池生產線。 本報記者 賴永峰攝

  今年3月份,革命老區江西省多地組團前往北京,舉辦贛京經濟合作交流會,唱響了贛京兩地進一步深化合作的開年大戲。時隔一月余,贛西大市宜春為引“綠”而來,於4月24日、25日在北京相繼召開江西宜春(中關村)新經濟新技術產業對接會、江西宜春(北京)綠色有機產品展示推介會,助力區域合作升溫。

  新興產業有“鋰”想

  4月24日,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中能東道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曹季遠與宜春市簽約后,馬不停蹄地准備他的第三次宜春之行。“這次准備落戶的項目是純電動新能源整車項目和生產電池、電機、電控等動力總成項目,總投資大概35億元。”曹季遠說,之所以選擇在宜春投資,一是宜春原材料豐富,鋰電資源佔全國的一半﹔二是宜春地理位置優越,靠近長沙,且長沙的汽車產業鏈比較完善﹔三是宜春環境宜人,比較適合產業園區和產業項目發展及中高端人才落地。

  曹季遠的選擇,是宜春市在推動經濟轉型發展過程中,把“綠色化”“生態化”作為綠色發展的主要內容和途徑、加快發展動能轉換結出的碩果。近年來,依托得天獨厚的鋰礦資源,該市以打造“亞洲鋰都”為目標,規劃建設了20平方公裡的國內首個鋰電產業園區,不僅搭建了鋰電新能源發展局、國家鋰電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等高端平台,而且突出科技服務體系的建設,廣泛吸納人才,支持企業開展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宜春市鋰電新能源發展領導辦公室主任羅智勇介紹,目前全市共有鋰電企業100多家,其中投產企業46家,形成了較為穩健的上下游相對接的產業體系,以鋰電新能源為核心的產業鏈條日益緊密。去年,全市鋰電產業產值達150億元,產業總量佔江西省的一半。

  在加快發展動能轉換的過程中,宜春市更加注重在發展綠色產業上做“加法”。近年來,該市先后制定140條優惠政策,設立總規模為100億元的綠色產業基金,通過加強財政資金引導,扶持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2015年以來,在該市重點推進的220個投資億元以上工業重大項目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達118個、總投資612.13億元。

  傳統產業“開新花”

  傳統產業實現新生,是宜春加快發展動能轉換的又一生動樣本。

  江西百神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付誠告訴記者:“公司投資4.35億元建成的智能化中藥配方顆粒項目,是目前江西省唯一建成的中藥配方顆粒項目,項目技術含量、技術水平居全國一流。”付誠算了筆賬,公司中藥配方顆粒項目年均需6000余噸中藥材,目前已建設以袁州區為中心、分布在江西全省總面積達15萬畝的中藥材種養基地,帶動項目上游中藥材產業發展,將幫助7萬余戶農戶增收致富。

  宜春市啟動了樟樹“中國藥都振興工程”和袁州“一谷(中國知名中藥谷)一城(華東醫療器械城)一港(江西醫藥物流港)計劃”,從支持中藥材種植、中醫藥展示、數字化交易平台和中小企業技術改造等系列動力源的轉換,推動中藥特色產業園區和濟民可信、仁和集團等骨干企業迅速壯大,去年該市中醫藥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280億元,成為宜春工業經濟轉型發展中的重要支撐。

  江特電機是宜春的另一家老牌企業。“我們先后並購了宜春客車廠、揚州九龍汽車以及德國、日本、丹麥等國家和地區的5家汽車生產企業,通過整合國外汽車生產企業的技術和人才,在上海成立了智能電動汽車研發中心,在國內研發生產樣品車,形成了電機以外的新型產業鏈條。”公司副總裁翟忠南告訴記者,2016年公司實現產值29.8億元,同比增長230%,實現利潤1.97億元,同比增長400%。其中,轉型新能源產業的貢獻達90%以上。

  宜春市連續7年出台文件,大力推進“兩化”融合,聚焦工業企業轉型升級,市、縣兩級每年支持100戶中小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增加值佔到全部工業的四分之一。

  生態經濟“唱好戲”

  在區域經濟轉型中,宜春大力實施“豐(城)樟(樹)高(安)循環區、袁(州)上(高)萬(載)綠色區、昌銅(高速沿線)四縣生態區”區域發展戰略,守住生態紅線、補齊生態經濟短板,生態“金牌”越擦越亮,生態經濟越做越旺。

  4月25日,宜春(北京)綠色有機產品展示推介會上,宜春市市長張小平表示:“目前,全市建成綠色食品原料基地138萬畝、有機農產品基地95萬畝,通過‘三品一標’認証產品776個,數量居江西第一。發展生態、高效農業,是宜春市向生態要效益的一條捷徑。”

  近年來,宜春市立足生態優勢,唱響“綠色”戲、打好“有機”牌,以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農業為重點,建設了一大批生態農業示范園區和農產品生產基地,並通過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形成了一條一頭連著農民千家萬戶、一頭連著國際大市場的完整產業鏈,目前全市綠色有機產業生產總值突破百億元大關。

  發展六次產業,是宜春培育“綠”動能中的重要一環。依托好山好水,宜春市加快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確定了“雙核三線四游”的旅游格局,將明月山風景區、靖安打造成支撐全市旅游發展的“雙核”,精心編排北部、東部、中部三條精品旅游線路,重點構建溫泉養生、古色禪宗、文化創意、生態觀光四大特色旅游品牌。今年1月至3月,全市共接待游客1449.59萬人次,同比增長36.99%﹔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17.66億元,同比增長40.2%。

  “在區域經濟轉型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堅持把綠色作為核心驅動力,來培育發展新動能,努力探索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宜春市委書記鄧保生說。

(責編:蔣琪、張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