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流動子女的上學選擇:或支付高額學費或送回老家

杜曉 孟雨佳
2017年04月05日09:26 | 來源:法制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流動子女的上學選擇:或支付高額學費或送回老家

  流動兒童緣起於流動人口。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口流動不斷加速,一些流動人口家庭所面臨的現實問題,成為當下社會發展的某種縮影。

  流動人員子女就學情況如何?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

  公立幼兒園難進

  王女士是山東人,大學畢業后在上海工作3年,並取得了戶口。由於工作崗位調動,王女士來北京工作並認識了李先生,兩人結婚后育有二女,老大今年4歲,老二今年8個月。

  “雖然在北京買了不限購的房子,但是戶口問題一直解決不了。老公自己創業,戶口一直在老家,我的戶口在上海。”王女士對記者說。

  按照王女士的說法,幾年內把孩子的戶口落到北京不太現實,想到上海教育政策和資源也不錯,於是他們想辦法把兩個孩子的戶口落到了上海。

  當被問及在北京生活,沒有戶口會不會對孩子的教育造成影響時,王女士說,“影響還是會有的,老大上幼兒園就感覺到了阻力。現在許多公立幼兒園也是採用劃片的方式,條件比較嚴格,不僅要求在片區內有房子還需要有戶口。我家旁邊就有公立幼兒園,每個月1000元左右,這當然是首選,但是政策是隻有在招不滿的情況下,才可以經過層層篩選讓外地孩子入園。每年名額都很緊俏,現在的狀況是‘一位難求’,許多片區內符合資質的家長都要半夜去排隊報名,我們戶口在上海也不符合入園標准,所以開始就沒抱太大希望。網上報名時填報了4家,意料之中,都沒錄取。於是我們就把孩子送到了附近的私立幼兒園,每個月5000元,與公立幼兒園的價格相比翻了5倍”。

  “我和老公工作都很忙,加上生活成本高,既沒辦法自己帶孩子也無力請保姆。”王女士告訴記者,於是她把父母從老家山東接到了北京,6個人蝸居在60平方米的房子裡,父母平時幫著做飯帶孩子。

  “目前來看,除了我們多花點錢,孩子在幼兒時期接受的教育暫時不受影響。我們把孩子送到的私立幼兒園採用雙語教學,可能在早教方面還比公立幼兒園好點。但是再過兩年,老大要上小學,才是真正犯愁的時候。就我現在所了解的情況,孩子隻能採用借讀的方式,要辦的手續很復雜,需要相關証明、街道審核、網申,最后是相關部門的聯合審核。明年開始,我就要著手准備了。關鍵是我們的房子不在學區,即使申請通過了,也不能保証孩子的學習環境。我和老公已經商量了,到時候即便托關系也沒辦法擇好的學校借讀的話,我們就隻能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走一步看一步,事在人為,初步想法還是在孩子高中畢業考大學時,把她送回上海,那裡的政策還是蠻好的。”王女士說。

  孩子在老家上學

  對於張先生來說,遇到的困難更多一些。

  2013年,張先生畢業后與女友一起留在北京工作,隨后兩人結婚。

  “北京房價太高,就算兩家能湊出來首付,拿戶口也是個問題,沒有戶口,孩子以后上學會很麻煩。”張先生說。

  於是,張先生夫妻作了這樣的決定,租房在北京奮斗幾年,再回濟南安家置業。去年8月,張先生的妻子懷孕,兩人准備用這幾年攢的錢在濟南買房,張先生則獨自在北京繼續打拼。

  “我現在接了私活,下班后回到出租屋繼續寫代碼,這樣就能賺雙份錢。等我在北京再賺幾年錢,就回老家跟老婆、孩子團聚。”張先生說。

  在被問及為什麼不把孩子接到北京時,張先生說,“沒有戶口,根本享受不到好資源,還不如回老家去”。

  錢女士和丈夫帶著孩子租住在北京某小區的地下室。

  錢女士的丈夫是一名外來修理工,平時丈夫出去工作,她就在家照看孩子。

  錢女士的孩子也會和小區裡的孩子一起玩耍,雖然孩子們都能玩到一起,但彼此的生活還是存在一些區別。通常孩子都會使用磨牙棒,錢女士用來給孩子磨牙的卻是一根胡蘿卜。其他孩子如果有一些用不上的玩具、衣服,家長們也會送給錢女士。

  “孩子的姐姐在老家上學。孩子大些了還是回老家,孩子需要上幼兒園、上小學。”錢女士說,和她一樣在北京務工的人,有些人沒有讓孩子上幼兒園,就是自己把孩子帶到上學的年齡,然后再想辦法。

(責編:李彤、蔣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