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旅游發展呈現“井噴式”增長

![]() |
熱氣球飛越黔西南州興義市萬峰林景區。 |
剛過去的2017年春節長假,貴州共接待境內外游客1984.57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85.63億元,與去年春節長假相比分別增長28.1%和32.5%,貴州旅游發展持續呈現“井噴”態勢。
發展合力空前凝聚、冬季旅游產品供需兩旺、旅游經濟效益顯著提升、假日經濟拉動消費強勁,作為中國的“旅游新貴”,貴州的旅游業在近十年來得到了跨越式發展,后發趕超的勢頭強勁,旅游產業實現了品牌化、規模化質變。
涌現世界級新興景區
地處中國西南部的貴州,有“山地公園省”“天然氧吧”等美譽。大婁山、苗嶺、烏蒙山和武陵山這橫亙貴州的四大山脈,構成了貴州的脊骨﹔長江水系的烏江和珠江水系的南、北盤江,構成了貴州的血脈。山水之間,塑造了貴州磅礡而靈動的氣質。
由於山水的阻隔,世居貴州的各族民眾散落在河畔、山谷和高原上,從傳統中原文化觀念上看形成了一個個“文化孤島”﹔而今天視之,則成了多元統一的中華民族文化的“文化千島”:民族村寨、民族風俗、民族風物,多樣多彩。
荔波喀斯特地貌煙波渺渺,綠海茫茫﹔赤水丹霞地貌赤壁丹崖,奇山異石﹔黃果樹瀑布飛流直下,氣勢磅礡﹔西江苗寨姑娘們的銀裝讓人驚艷,黎平侗族鼓樓下的“侗族大歌”讓人陶醉……清涼的天氣、干淨的空氣、多彩的文化,得天獨厚的資源成為貴州旅游井噴式發展的天賜優勢。
隨著交通等基礎設施的改善和大眾旅游時代的到來,貴州旅游資源正在從“養在深閨”向“走出大山”轉變。
立足優勢,貴州正以“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為旅游品牌,努力建設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
一批世界級的新興景區如群星般涌現,梵淨山、西江苗寨、百裡杜鵑等景區豐富著貴州旅游的表情﹔一批世界級的老牌景區得到深層次挖掘,黃果樹、龍宮、遵義會議會址等景點重塑著貴州旅游的張力﹔“多彩貴州”“爽爽貴陽”等一批生動的旅游形象口號改變著人們對貴州旅游的認知和評價﹔一組組亮麗的數字,則印証著貴州旅游奮發的足跡:2016年全省接待游客5.31億人次,旅游總收入達5027.5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1.2%、43.1%﹔“十二五”期間,貴州旅游總收入、接待總人次位列全國第十五位和第十七位,進入全國第二方陣。
去年,貴州開展以縣為單位的全省旅游資源大普查,摸清發展旅游產業的“家底”。截至目前,貴州省普查登記旅游資源82721處,其中新發現51630處,佔比62.41%。
守好旅游質量生命線
2016年國慶節黃金周期間,“四渡赤水”紅色文化體驗暨赤水VR數字旅游戰爭體驗項目正式營業。通過虛擬現實技術還原長征故事,游客能身臨其境地體驗當年歷史情境。赤水邁出從傳統觀光旅游向跨界數字旅游轉型的重要一步。
憑借優質的旅游資源供給,貴州旅游產業表現搶眼:去年國慶黃金周期間,全省共接待境內外游客3000.9萬人次,同比增長41.8%﹔實現旅游總收入196.57億元,同比增長44.2%。貴州省旅發委主任李三旗總結說:“這歸功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近年來,貴州省圍繞“努力將貴州建設成為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全國山地旅游大省”目標,以全省100個旅游景區建設為重要載體,積極推進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補齊旅游短板。
2016年12月,貴州省旅發委公布去年全省136家A級景區、星級酒店暗訪復核的處理結果,取消多家景區及酒店的星級資質。這是貴州省近年來對A級旅游景區開展規模最大、標准執行最嚴、任務要求最高的一次集中復核。“質量是旅游的生命線,決不能讓服務質量抹黑貴州旅游的形象。”
2016年,“滿意旅游”建設為貴州帶來了一張令人欣喜的服務成績單。2016年國慶黃金周期間,3000多萬人次游客涌入貴州,游客量同比增長41.8%,投訴卻同比減少13.33%。
多方發力,旅游供給側改革在貴州遍地開花。六盤水從“江南煤都”成功轉型“中國涼都”﹔隨著大數據產業的發展,貴陽旅游業開始與高科技“聯姻”﹔畢節市織金縣從山地生態農業上發力,走農旅一體化的發展之路﹔銅仁市玉屏縣將山地運動作為旅游迸發的突破口,建設山地旅游及全國汽車短道拉力賽項目。
隨著“100個旅游景區建設”的深入推進,一批產業融合旅游項目推向市場,一批文化體驗旅游景區相繼面世,一批老牌景區改造升級成為精品,旅游產品體系不斷完善,紅色游、民俗游、生態游等旅游產品有效激發了品質游、深度游、個性游新需求。
去年,貴州省政府下發《關於推進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廓清貴州省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路徑。旅游產業新一輪的發展力量正在蓄積。
“文化+”旅游打造新品牌
2016年3月21日,在杭州西湖斷橋上,來自黔東南的苗族、侗族青年演員演繹了極具民族特色的“快閃秀”,新穎獨特的方式,吸引游客、當地市民和媒體的關注,由此正式拉開“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2016貴州旅游全國推廣活動的序幕。
貴州省委、省政府把山地旅游作為全省旅游發展的基本定位,率先在全國舉起了山地旅游發展的大旗,推出“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旅游形象品牌。貴州在全國和國外重點市場開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宣傳造勢和營銷推介,把貴州旅游發展的新形勢、新形象、新信息傳遞給大眾。
過去一年,貴州旅游業的發展“漸入佳境”,一方面“四季旅游”“全域旅游”收獲頗豐﹔另一方面,定位全球市場,開啟旅游開放新局面。《紐約時報》將貴州作為“2016年世界上52個最值得到訪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推薦給世界旅游愛好者﹔法國紀錄片欄目“相約未知地帶”推出《走進貴州苗寨》,讓貴州美景風靡法國﹔“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全球推廣活動從韓國啟程,挺進東南亞,涌入歐洲﹔120多個國家的駐華使節、國際組織駐華代表及工商界代表、中外專家學者和媒體記者參加“開放的中國:多彩貴州·風行天下”外交部貴州全球推介活動。
貴州不僅僅是山地旅游資源的富礦,也是民族文化資源的富礦。一直以來,貴州旅游文旅融合營銷一路風生水起。2011年,古裝民族劇《奢香夫人》在央視一套黃金檔熱播,奢香故裡一時聲名鵲起。2015年,抗戰歷史劇《二十四道拐》在央視播出,晴隆“二十四道拐”很快游客爆棚,成為旅游熱點……讓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促進品牌傳播,貴州借力文化產品提升旅游發展的舉措亮點頻現。
貴州旅游業“十三五”期間定了一個“小目標”:實現旅游產值1萬億,旅游商品產值佔比30%,並帶動100萬人就業。貴州旅游業的崛起,使貴州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底色一亮:一個山清水秀、宜居宜游的現代貴州,正向四方客人敞開懷抱。
《 人民日報 》( 2017年03月20日 1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