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落實習總書記講話精神“調結構·轉方式”系列報道之五:

一枝一葉總關情:提升百姓“獲得感”

章斐然 李彤
2017年03月04日18:33 | 來源:人民網-扶貧頻道
小字號
一枝一葉總關情:提升百姓“獲得感”

在河南省蘭考縣小宋鄉王崗村,駐村工作隊隊長王威每天的一項重要工作是進村入戶走訪。“到村民家裡,趕上人家正在干活,咱們就卷起袖子幫忙﹔遇上人家正在休息,咱們就拽過小板凳坐著聊天,講政策、聊生活,拿出一家人的親熱勁兒。”

這兩年走訪下來,王威最大的感受是,鄉親們最關心的事兒大多是看病、收入、住房,甚至有些看起來瑣碎。但在王威眼裡,小事背后關聯的確是大民生,是工作隊工作的重中之重。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

“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群眾,使人民群眾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年初在重慶調研時如是說。

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僅是經濟發展的“溢出效應”,更是中國道路的本質要求,讓百姓觸摸幸福感、提升獲得感始終是黨和政府最關心的工作和最放不下的牽挂。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當前,無論是新常態的深度調整,還是供給側的攻堅改革,都需要以民生保障托底,通過民生保障挖掘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財政收入增速雖放緩 民生仍是頭等大事

“以前根本買不起這麼好的小區,現在政府給的政策好,我換的房子每平方米才3290元,比市場價低了不少,整套房子自己添了不到1萬塊錢,多實惠啊!” 對於62歲的吉林省通化市民溫暖波來說,能住進這樣新建的商品房小區,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2015年以來,通化市通過政府採購,以競爭性談判的方式與開發商達成協議,以低於市場價500元左右的均價購入房源,一方面讓棚改工作駛上了快車道,另一方面也使得該市的房地產庫存明顯下降。

通化市並非“財大氣粗”,其所在的吉林省2016年全年財政收入增長僅2.8%,在全國各省中居后。但通過進一步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大力壓縮行政支出,精簡“三公”經費等措施,全省各級財政用於民生領域支出佔全部支出的八成,連續10年將新增財力的70%用於民生,確保了承諾的48項民生實事全部兌現。

盡管近年來,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不減,財政收入增速放緩,但從基層到中央,民生始終是黨和政府的頭等大事。

2016年財政收支數據顯示,多項民生領域的支出增速仍高位上行。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上年增長6.4%,其中教育(6.8%)、社保就業(13.3%)、城鄉社區(17.1%)、農林水(5.9%)及醫療(10%)為主要的支出項目,大部分增速高於平均。

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亦持續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傾斜。2016年,包括北京、天津、遼寧、甘肅等在內的至少21個省(區、市)在民生領域投入佔財政總支出的七成以上。

各省(區、市)公布的2017年預算草案顯示,涉及教育、醫療衛生、社會福利和養老等方面的民生支出依然將是重中之重。

真金白銀花出去,真功實效看得見。大學生就業促進計劃實施,應屆高校畢業生絕大部分實現就業﹔上千萬住房困難群眾喬遷新居﹔教育扶貧工程啟動,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惠及3200萬孩子,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比上年增長8.5%﹔基本醫保總體實現全覆蓋,28個省份開展大病醫療保險試點,農村免費孕前檢查使600萬個家庭受益……從扶貧到教育,從醫療到養老,各項政策切實落地,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得到解決,民生保障網越織越密。

發展短板高度聚焦 細節蘊藏大民生

“我是1996年進的礦場,先是在井下,后被調到了地面做污水處理工作。礦場從2015年開始停產,之后我就想在家附近找份工作,方便照顧家人。”陳祖國得知過剩產能職工專場招聘會的信息后,一大早就來進場求職。這已經是重慶市連續第二年舉辦該類型的專場。類似的招聘會也在多個去產能集中的省市展開,為“去產能”職工帶來更多再就業機會。

2016年,全球經濟仍處於深刻調整中,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的同時,也對“三去一降一補”下,如何一邊推進產業調整,一邊保障就業持續提出挑戰。

去年,我國經濟增速保持在6.5%左右的合理區間,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改革紅利初步釋放,都為保就業提供了良好的經濟環境。與此同時,就業政策的密集出台,也為去年超額完成就業目標提供必要支持。

去年年初,人社部專門出台文件,主要通過內部安置、轉崗就業、內部退養和公益性崗位托底等化解過剩產能職工的分流安置。在地方層面,目前也已有20余省份出台了去產能職工分流安置辦法。

2016年,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554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69萬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達1300萬人,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新形勢下的矛盾突出點還集中在養老領域。

截至2015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22億,佔總人口16.1%。努力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是事關我國2億多老年人口的大事,也是未來較長時間內民生領域的一項大任務。

習近平指出,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關系2億多老年人口特別是4000多萬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晚年幸福,也關系他們子女工作生活,是涉及人民生活質量的大事。

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健康養老服務重大工程,包括健康服務體系建設,養老服務體制建設,體育健身設施建設等15個專項已全部開工,累計完成投資4628億元。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全國養老機構總數達118萬多個,各類養老床位數達695.9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31.6張。

76歲的天津老人張慧秋是受惠者之一。“養老院就在家門口,孩子們說來就能來,醫生上門服務,家裡人都放心。”張慧秋患有甲亢和心臟病,還要照顧癱瘓在床的老伴,早已力不從心。如今,老兩口搬進了老年公寓,從此少了許多后顧之憂。

民生無小事。一年來,黨中央和國務院圍繞民生議題頻頻召開常務會議,從住房、醫療、教育,到物價、就業、社保等,隻要是群眾關心的焦點問題,就會成為政府工作部署和解決重點。

就在去年底,習近平特別將6件民生“小事”提到了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的第十四次會議上,為接下來的民生工作指明重要方向。他特別指出,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規范住房租賃市場和抑制房地產泡沫、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等6個問題,都是大事。

這些看似都是具體生產生活的細節問題,其實是人民群眾的困難所在、“痛點”所在,更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矛盾焦點所在,亟待解決。黨中央領導如此高度聚焦民生“短板”,給接下來加快解決民生難題添足了動力。

2017年一開年,各省市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就圍繞住房保障、醫療養老、環境治理、食品安全等領域,做了目標的細化和下沉。

黑龍江提出,堅決完成四煤城採沉區14.05萬套棚改任務,確保40萬居民受益﹔安徽提出,新增保障性安居工程33.2萬套,基本建成19.8萬套﹔浙江提出,確保每家三甲綜合醫院與2家以上縣級醫院建立緊密合作關系﹔陝西提出,新建20個縣級社會福利中心、200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站或日間照料中心、1000個農村互助幸福院﹔天津提出,改燃關停7台煤電機組和380座燃煤鍋爐,關停淘汰落后企業100家﹔寧夏提出,推行“河長制”,全面取締企業直排口,嚴厲打擊污染黃河行為﹔河北、湖北、雲南、青海、寧夏等明確提出,將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准。

重點突出、目標具體、考核細化。實實在在的舉措讓全體人民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更添信心。

奔向小康觸摸幸福 不丟一個貧困戶

民有所盼、政有所為,民有所呼、政有所行。在民生保障上,貧困人口是最薄弱的群體﹔在全面小康路上,擺脫貧困是底線目標。一個時代目標已經確立,一份歷史答卷正在書寫。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不能丟下一個貧困群眾,這是最大的民生保障。

農歷雞年春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北省張家口市,考察脫貧攻堅工作。這是總書記連續五年在歲末年初,來貧困地區訪貧問苦,體察民情。從“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到“共同富裕”,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共享發展”,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始終是黨和政府最重要的工作和牽挂。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在河北省阜平縣駱駝灣村,72歲的村民唐榮斌住進翻修新房,縣裡對參合老人的醫療費用補償免去了他的后顧之憂,小孫子也在城裡讀小學了﹔在河南省蘭考縣杜寨村,原本的老黃河大堤、鹽鹼地,在專家的指導下種上了哈密瓜,每個大棚收益可達6200元……

而這只是中國廣袤大地上悄然變革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脫貧攻堅首戰之年成績顯著。2016年全國有1000萬貧困人口擺脫貧困,精准扶貧體制機制初步建立。其中,249萬人易地扶貧搬遷如期完成,產業發展、務工就業、公益崗位、資產收益扶持等措施陸續到位。

穩定脫貧,是民生保障的試金石。新時期以來,扶貧工作在制度舉措上從“五個一批”到“七個一批”,在轉移就業、生態補償、社會保障等方面進行系統性幫扶﹔在脫貧工作驗收上,確保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堅持脫貧時間服從質量。

發展產業,是民生改善的硬道理。雞年春節剛過,中央一號文件正式公布,將“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主要目標,就涉農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鼓勵農戶通過訂單農業、股份合作等多種方式,參與建設,分享收益。

在做大“蛋糕”的同時,如何把“蛋糕”分好,讓貧困群體共享發展紅利,不少地方已在探索實踐。“看著俺們流轉的土地在企業那裡經營得那麼好,而我們僅是拿固定的土地流轉費,心裡還是別扭。”河北省某縣農民郝文芳坦言,去年縣裡鼓勵大家承包龍頭企業的農業項目,從掙務工錢向分享產業效益轉變,自己承包梨園賺了1萬多元。言談話語間,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咬定青山不放鬆,任爾東西南北風。針對脫貧攻堅,當前省區市“兩會”逐漸落下帷幕,各地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新目標、新舉措,細化配套制度,制定民生保障方案。

在中央層面,2017年是精准扶貧深化之年。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體,產業扶貧將在參與和受益機制上發揮更大作用﹔對喪失勞動力的貧困群體,低保政策將更好地提供保障﹔在“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的地方”,340萬貧困人口將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改善生活……

“千百年來,中國老百姓企盼的就是過上好日子”“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以百姓所盼改善民生、以經濟發展推動民生、以共享理念保障民生,回首以往人民生活的新變化讓人欣喜、令人振奮。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更美好的生活願景點燃了億萬人夢想。 

(責編:李彤、蔣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