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種糧管家”:要讓農民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2017年02月04日08:41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原標題:“種糧管家”:要讓農民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整個春節,薛拓幾乎成了家族裡的“新聞人物”。因為多年種糧種出了名堂,兩個月前,這位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斗門街辦中豐店村的“種糧大戶”風風火火上京,獲得了由農業部頒發的“全國十佳農民”証書。

  在村裡,薛拓被鄉黨們稱為“種糧管家”,這也是他出名的“秘訣”所在。2008年,薛拓在長安區發展起數千畝良種繁育基地,周邊村民看著新鮮,就問他能不能幫著種地。就這樣,當年秋天他就在長安區4個鄉鎮16個村托管了1.61萬畝耕地,給土地當起了“管家”。

  統一耕地、用種、施肥、收割﹔聘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6名專家組成顧問組,指導60多名托管員管理土地﹔建起農機、農技、植保、水電4個服務隊提供全程服務……薛拓探索出的這套“托管經”,很快就見了成效。

  比起一家一戶的耕種,由於有規模效應,每畝耕地的投入成本下降10%,平均產量卻提高了20%。有別於土地流轉后收益被大戶拿走,“托管”后產出的糧食仍歸農民個人所有,薛拓的公司則通過銷售農資和賺取農機服務費盈利。增產讓群眾的腰包鼓起來了,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放心地把耕地交給薛拓,自己悠閑地當起“甩手掌櫃”。受到鼓舞,薛拓干脆甩開膀子擴大規模,如今,他的陝西長豐現代農業托管有限公司托管的土地已超過3萬畝。

  “三畝五畝不掙錢,交給能人來種田。我去打工你務農,你來經營我分紅。如今土地定三權,增產增收笑開眼。”鄉親們編出的順口溜,生動地描述出土地托管帶給他們的變化。如今,土地托管模式在陝西省內得到推廣,托管總面積已突破8萬畝,1.7萬戶農民從中受益。

  2016年底的獲獎經歷,讓薛拓更有干勁了。說起上京領獎時的情形,這位身材魁梧的西北漢子不禁憨笑起來。

  “出發前幾天我一直在想,能帶去個什麼東西展示咱種糧人的風採?干脆,就讓大家嘗嘗咱種的小麥蒸出的饃饃!”薛拓一拍大腿,自己設計了大花饃的模樣,讓村裡的能人拿大蒸籠用自家的小麥面蒸了兩個大花饃。頒獎晚會當天,他自駕車運到現場的兩個三十斤重的大花饃成了一道別樣的風景。

  還在年裡,“老把式”薛拓已經開始盤算著開春后的打算。去年冬天他花費180余萬元購置了兩台進口拖拉機,准備大干一場。“深耕作業,一次過去3米寬,2分鐘犁完一畝地。”薛拓比劃起手勢,語氣中充滿自豪。“新的一年,我就希望種糧的效益能再高一點,咱農民的腰包能再鼓一些。啥時候農民能成了令人羨慕的職業,嘿!那可就好了!”

(責編:李彤、蔣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