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建設食品藥品追溯體系,生產經營者應當承擔起主體責任,但現實中很多企業仍很迷茫

【民生視線】全程可追溯,鏈條咋打通?

林麗鸝 洪蔚琳
2017年02月03日08:4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全程可追溯,鏈條咋打通?(民生視線)

  人民視覺

  掃一掃碼,就能知道菜籃子、餐桌上的食物從哪裡來,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是哪天,以及運輸、加工這一路上都“經歷了什麼”,萬一有問題該找誰……這樣的話,您是不是更放心?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統一權威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構,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監管制度,建立食品原產地可追溯制度和質量標識制度,保障食品藥品安全”。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建立一個科學的從生產加工到流通消費的全程可追溯體系至為關鍵。可追溯,怎麼追?這個體系目前建得怎麼樣?消費者使用起來是否方便?企業的積極性高不高?推動完善這一體系的建設,還有哪些問題待解?我們採訪了消費者、有關企業、部門負責人和專家,聽聽他們的看法。

  ——編 者

  現狀怎麼樣?

  建設水平參差不齊,企業大多在觀望等待

  “為避免買到拼接牛排,我每次都要仔細查看配料表有沒有食用膠、卡拉膠。如果牛排也能實現可追溯,掃掃二維碼,牛肉從哪來、怎樣加工都一目了然,就不用擔心買不到真牛排了。”上海市長寧區居民王陽說。

  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百姓關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對於厘清生產經營者責任、確保問題食品能夠及時追蹤溯源並有效處置、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2016年9月27日,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關於推動食品藥品生產經營者完善追溯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食品藥品生產經營者應當承擔起食品藥品追溯體系建設的主體責任,實現對其生產經營的產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在發生質量安全問題時,能夠及時召回相關產品、查尋原因。“廈門、廣東等地去年已經出台了落實性文件,預計今年會在一些企業試點。”中檢集團溯源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成杰說。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食品、藥品企業可追溯體系建設水平參差不齊。

  “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可追溯體系建設好於食品行業平均水平。每一罐嬰幼兒配方乳粉都必須貼上‘身份証’才能出廠。”完達山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軍喜說。所謂“身份証”是指嬰幼兒配方乳粉包裝上一張加密、防偽、不重復的二維碼,一旦市場反饋產品有問題,4小時內可向上追溯至成品、基料粉、牧場奶源,向下追蹤至經銷商,第一時間召回問題商品。

  娃哈哈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娃哈哈很早就開始建設自己的可追溯體系,目前已實現研發、採購、生產、銷售全程監控,食品質量安全順向可追蹤、逆向可溯源、風險可管控。

  但在整個食品行業,真正搭建起可追溯體系的企業佔比很小。“大多數企業對於這項政策要求是重視的,但行動上有很多難處。”王成杰說。

  在藥品領域,可追溯體系建設也處於起步階段。“真正建設起追溯全流程的藥企數量有限,大多數藥企還在觀望等待。《意見》出台之后,生產端的附碼率還是很高的,達到95%以上。但是隨著藥品進入下游的流通環節,掃碼錄入信息的數量就大打折扣了,隻有40%—50%﹔到了藥店和醫療機構,這一比率衰減得更厲害,95%以上的藥品‘身份信息’有缺失。”中國藥學會醫院藥學專業委員會用藥安全專家組組長張曉樂說。

  建設難在哪?

  標准缺失、各溯源體系互不兼容,給管理者和消費者造成困擾

  “娃哈哈建立了自己的可追溯系統,目前可以做到把每批原料、每個班次、每個環節、每批產品都錄入到信息管理系統,全國80多個生產基地、180多家子公司生產網都實現了可追溯。國家要求完善可追溯體系,會不會強制企業使用政府、行業協會等建立的第三方追溯信息平台,因此增加企業負擔呢?”娃哈哈集團相關負責人說出了企業的普遍擔憂。

  “食品種類繁多,每類食品、每個具體行業都有自己的特點,按照同一個標准建設,既不科學也不現實。此外《意見》已經明確企業的主體責任,監管部門只是監督企業要建可追溯體系,用於風險控制,便於召回問題商品。絕不應為建設而建設,更不該讓企業把現有體系推倒重來。”中檢集團溯源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業務運營總監楊旭說。

  那麼,目前尚未建立追溯體系的企業,究竟有哪些難處?

  ——制度層面,企業責任不明。

  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關彥明認為,現有指導原則相對寬泛,沒有針對不同規模和類型的企業給出具體的建設標准,會導致部分企業建設不當、資源浪費。

  “希望國家通過立法,明確藥品追溯體系建設過程中各方的責任,比如將推動企業建立可追溯體系寫入《藥品管理法》。”阿裡健康副總裁王培宇說。

  ——技術層面,現存體系太多。

  “現有的各種碼並不規范,國家食藥監局有藥品追溯碼,企業有自己賦的物流碼,多個碼同時存在也會造成終端操作的混亂。”張曉樂說。

  標准不統一更是困擾著食品企業。“現在全國提供溯源體系搭建服務的公司有兩萬多家,各自採用不同的技術手段,很多彼此互不兼容,給管理者和消費者都造成了困擾。”楊旭告訴記者,碎化片、分割化、重復化的體系建設形成了食品行業信息難以共享的混亂局面。

  ——經濟層面,建設成本過高。

  馬軍喜介紹,為實現整個追溯體系的閉環,完達山一座自動化濕法乳粉廠就要搜集控制信息和監測參數1500多個,投入三千萬人民幣左右。

  “藥企是高風險型生產企業,原有的可追溯系統已經用了多年,現在推倒重來,成本很高。”湖南斯奇生物制藥有限公司質量負責人張蘭艷說。

  “怎麼能讓追溯體系的建立與企業的物流、管理系統有機結合,甚至幫助企業提高運營效率,不過多增加它們的成本,這是最需要考慮的問題。”張曉樂說。

  問題咋解決?

  激發更多企業參與“可追溯”的主動性,實現存量“追溯體系”的可兼容

  企業家心中永遠有一個成本收益函數。建設可追溯體系投入這麼大、收益看不清,誰還願意做?

  “借助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以及日漸成熟的數據安全技術,依托互聯網企業服務海量用戶的經驗等優勢,可以讓追溯體系的建設成本更低、系統運行更穩定、公眾參與更方便。” 王培宇認為,建設全程可追溯體系,還是要發揮市場主體的作用。

  目前,有不少第三方平台在做可追溯體系,2016年6月阿裡健康上線“碼上放心”追溯平台,九芝堂、以嶺、盤龍雲海等知名藥企入駐。“通過追溯平台,九芝堂有效避免了非法企業生產和銷售假劣藥品,也控制了串貨的發生。”張蘭艷說。

  “建設可追溯體系,無論對於平台建設方還是參與企業方,都有豐厚的回報。”楊旭介紹了一個案例:目前市場上香米的品牌很多,消費者不知如何選擇。中檢集團幫一些泰國和柬埔寨的香米品牌做了可追溯體系。經媒體報道,消費者了解到這些品牌已經建成溯源體系,掃碼率提高了,口碑和銷量也上去了。“很多企業還沒意識到建設可追溯體系的重要性,原因在於他們還未從中切實受益。建設全程可追溯體系,企業是責任主體,也是受益主體。”楊旭認為,可追溯過程將生成海量的大數據,對平台方而言,從中可以細分消費者群體、挖掘潛在需求,為咨詢等業務提供數據支持,“這將是又一座‘金礦’。”

  讓更多的企業通過建設可追溯體系,實現形象提升、銷量增加等收益,當務之急是打通目前存量的“可追溯體系”,讓消費者在統一、權威的平台上,方便快捷地查詢到各類食品、藥品的“來龍去脈”。

  採訪中很多企業提出:數據可以有很多來源,但大家的標准要統一,就像USB接口標准統一后,不同的設備都能連入電腦。“這就需要政府、行業協會或其他第三方牽頭,搭建一個統一的、可兼容的平台。讓現有的不同系統可以繼續使用自己的技術,彼此之間又能夠融合,實現對接。”楊旭說。

  “全球化勢不可擋,藥品的進出口量也在增加,如果我們的體系不能與國際標准保持統一,那麼藥品出口之后,編碼也無法派上用場。所以我們正在研究建立一套可以兼容並蓄的藥品可追溯體系。”張曉樂說。

  根據歐盟和美國的經驗,藥品可追溯體系建設需要一個過程。“歐盟要求到2019年建成處方藥的可追溯體系,美國延長到2023年,都是一個較長的期限,需要逐步實施,我國也要有序穩步推進。”張曉樂說。

  此外,王培宇建議,企業建設追溯體系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國家可以考慮給予稅收減免、招投標加分等優惠政策。

(責編:李彤、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