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村級集體經濟調查:把准貧困山村的發展支點

劉久鋒
2017年01月10日08:16 | 來源:農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把准貧困山村的發展支點

  發展村級集體既是經濟問題,又是政治問題﹔既是發展問題,又是民生問題。

  近年來,貴州省銅仁市採取“村兩委+合作社、鄉賢會、精准扶貧、電子商務、駐村工作……”方式,緊密結合扶貧攻堅工作,堅持市場主導、因地制宜、一村一策、錯位發展的思路,著力破解“空殼村”無資產、無人才、無資源的難題,進一步增強了基層黨組織領富帶富和服務發展的能力,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向心力,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在武陵山下譜寫了一曲農村發展的美妙樂章。

  幫扶共建,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活力

  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靠頭羊。加快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穩定增收,已成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第一要務。

  脫貧攻堅,主戰場在農村,難點焦點也在農村。作為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集體經濟的強弱,直接影響著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服務力。

  “有女不嫁青杠壩,紅苕拌著酸菜下”是幾年前思南縣塘頭鎮青杠壩村真實寫照。如今,走進青杠壩村,一棵棵綠樹濃蔭如蓋,一座座小樓別致有序,一條條道路平坦干淨,一步一景。公共運動場、休閑長廊、游泳池等公共設施齊備。

  你無法想象,14年前,青杠壩村還是一個貧窮的代名詞——這裡地勢偏遠,土地貧瘠,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矛盾糾紛突出,人均收入不足700元。就是這樣一個曾經的集體經濟“空殼村”,短短幾年時間,村級集體資產增加到300多萬元。這個曾經窮得叮當響的村落,如今人均年收入超過了萬元,比同期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高出六七千元。

  變化源自有一個堅強的黨支部帶頭人:冷朝剛。冷朝剛更新觀念調結構,帶領村民將荒山退耕,種上李子、桃子、柚子、枇杷等經果林,建設山上種水果、壩上種瓜蒜的種植園區,推動農業產業立體式發展。

  如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發展經濟、強村富民中的核心作用,是擺在各級黨委和組織部門面前的一道考題。近年來,銅仁市把整治軟弱渙散、健全村級班子作為首要任務,從機關、企事業單位精准選派2446名“第一書記”和12027名駐村干部組建2877個駐村工作組,全覆蓋駐村助推精准扶貧。同時,依托派出單位,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爭項目、跑資金,增加集體經濟薄弱村的原始積累,為加快發展打好基礎。

  如今,德江高家灣農業城市公園,村民高翠玲每天都在基地為黑木耳、香菇等食用菌忙碌著,澆水、採收、烘干﹔在印江五甲村,農場主徐民登每天都在自家的冷水漁業特種養殖場裡轉悠,測水質、撒餌料﹔在石阡五德,種茶大戶王飛每天都在茶園裡忙進忙出,修剪、管護、施肥……

  創新機制,提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效益

  尊重首創,大膽試、敢於闖,銅仁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風生水起。

  思南縣大河壩鎮河壩村利用農村集中建房的市場機遇,村干部自籌資金40余萬元對村裡閑置土地進行回流整治,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了20余萬元﹔

  青杠壩村15戶養殖大戶創辦了“無公害蛋雞養殖園區”,採取土地流轉、作價入股的形式參與烏骨雞養殖,在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每年還為村集體帶來5萬元的固定收入﹔

  長壩鎮楓香坨村村干部以專業合作社形式帶頭入股創辦金銀花加工廠,每年為村集體帶來5萬元以上的收入……

  組建農村經濟合作社、農村經濟合作聯社和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代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對農村土地、林地、水域、公共設施等集體資源、資進行經營管理……銅仁市開始摸著石頭過河。

  近年來,銅仁市啟動“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振興農村集體經濟)、農村土地(耕地)制度改革、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等3項改革任務。同時,銅仁市農委自選啟動“創新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優化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動物防疫模式”等3項改革任務。“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雙管齊下,以問題倒逼改革,以改革催生動力,不斷優化配置土地、設施、裝備、科技投入等生產要素,發展山地特色農業產業,晒出一張靚麗的改革成績單。

  同時,為了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銅仁先后出台《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的意見》《2015年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改革實施方案》《村級集體資產股份量化改革試點指導意見》等文件,從財政資金、土地使用、銀行貸款、稅收優惠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助推集體經濟發展。

  強化管理,夯實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根基

  “村村聯建”“村企聯建”“村居聯建”的設置模式成為近年來銅仁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該市先后在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產業鏈上建立315個黨組織,同時全面推行“支部+合作社”“支部+協會”等黨建新模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銅仁市把村干部報酬與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相挂鉤,充分調動鄉村干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依托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和工業園區、城鎮新區,銅仁市建立覆蓋市區(縣)的基層黨員短期實訓基地,實行村支書、村主任年度輪訓制度。按照“基本報酬+連任補貼+績效獎勵+養老保險”和“基本報酬+任期補貼+養老保險”兩種方式推行現任村干部報酬考核制度,有集體經濟的村可達到1700元/月。

  抓村級財務的管理,防止集體資產流失,不斷強化“村財鄉代管”。銅仁市針對各村債權債務嚴重制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問題,通過對賬目進行認真地清理、公開,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干部一個清白。碧江區對村集體“三資”進行全面清產核資,摸清存量、結構、分布、運行效益和經營情況,由村支兩委會一致認定后進行公示,接受社員和群眾的監督,對村集體資金、資產和資源的如何利用須經村民代表大會研究通過。

  一記記漂亮有力的“組合拳”,一張張喜人的“成績單”,無不凸顯著全市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取得的驕人成績。生機勃勃的武陵山,收獲著喜悅,滿載著幸福,更升騰著新的激情和夢想。

  幸福,在大山中萌發﹔激情,在山林中涌動。

(責編:李彤、蔣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