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糧食銀行陷“三無”境地 跑路冒進風險凸顯

2016年11月08日08:26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小字號

像存錢一樣存糧食,存糧有息,通存通兌……《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期在安徽、黑龍江、湖南、江西等地調查發現,一種名曰“糧食銀行”的新型糧食流通業態在各地涌現,即企業代農戶存儲糧食,農民可按約定提取商品或折現,不僅破解了農民儲糧賣糧難題,同時減輕運營主體資金和原糧供應壓力。

然而,記者深入調查發現,去年以來,受部分糧食品種價格下跌、缺乏國家標准等影響,“糧食銀行”運行中暴露出多重風險。其中,有的存在“跑路”“冒進”風險,有的甚至可能導致“系統”風險,威脅儲糧農戶利益。

存糧有息,通存通兌

“把糧食存在家門口的糧食銀行,拿著存折能兌換東西,也能取錢,我家前幾天還取了一袋面粉。”安徽省太和縣原牆鎮劉樓村村民劉東泉指著離家不遠處的“糧食銀行”說,他家種了7畝多地,今年收了6000多斤小麥,在家晒了兩天就拉到糧食銀行了,像這樣存糧已有三四年了。

劉東泉是安徽三泰糧食銀行一萬多存糧農戶的一員,這些農戶存糧后都領了“糧食銀行”存折。多位農戶出示了“糧食銀行”存折,《經濟參考報》記者看到這跟存錢存折樣式一樣,上面印著“像存錢一樣存糧食,存糧有息,通存通兌,降低糧耗,利國利民”,打開存折裡面有賬號、戶名、地址、開戶網點等信息,空白頁上有日期、業務、品名、單價與規格、數量、折合原糧、結存數量等。

“存糧的方式有活期型、定期型和分紅型。”安徽三泰糧食銀行運營主體——安徽三泰面粉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祝躍華說,該公司在全縣設置多個營業所,開展儲糧兌糧工作。存糧活期型規定小麥存入后每斤每月可漲5厘錢的利息,一斤小麥一年可多漲6分錢,兌換商品和存轉銷時按存入價加利息計算。

不僅安徽,黑龍江、湖南、江西等地也涌現出多家“糧食銀行”。記者採訪了解到,“糧食銀行”是企業(大多是糧食企業)借鑒銀行業經營模式,利用自身倉儲經營條件,代農戶存儲糧食,在通過契約方式保障農戶糧食所有權的同時,將糧食經營權以“定期”或“活期”的形式讓渡給企業,農民可按約定提取商品(成品糧、食用油、農資等)或折現的新型糧食流通業態。

“農民把水稻交給公司后,一種是活期,每個月比當時市場價漲一分錢,比如現在每斤1.5元,下個月漲到1.51元。”黑龍江省肇源縣興安糧食銀行運營主體——鬆花江精致米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吉銀說,“若是定期,比如一年后拿錢,一年漲1毛5分錢。如果著急用錢了,還是按照活期來,隨時可結算。”

通存通兌是“糧食銀行”發揮的主要功能之一。2014年11月,為創新為農服務新模式,提升為農服務能力和水平,江西省吉水中波農資公司成立了江西省首家“糧食銀行”——中波糧食儲兌所。該所負責人於端蓮告訴記者,農民可就近將稻谷存進“糧食銀行”,並拿到類似於銀行“一卡通”一樣的儲糧存折。當農民需要時,可隨時持存折到“糧食銀行”各服務網點刷存折取回糧食,並享受約定的利息,同時也可兌換農資、大米、食用油等商品。

此外,農民還能享受到多元化服務。湖南省衛紅米業有限公司於2013年7月創立該省第一家“糧食銀行”。公司總經理周正春介紹,這家“糧食銀行”實施“215”模式,2是指衛紅米業與專業合作社成立子公司(衛紅米業佔股51%)。1是指一家糧食銀行主要服務周邊1萬畝耕地。5是指服務內容涉及農資供銷、技術信息服務、農機服務、烘干服務和存儲兌換服務。

“不用擔心賣糧難了”

多位儲糧農民向記者表示,沒有糧食銀行時,新糧收上來后,家裡要騰出地方存放,平常老鼠啃咬會產生浪費,有時新糧上市時不好賣,無奈之下就低價賣給糧販。有了糧食銀行后,這些問題都解決了。“把糧食存到糧食銀行,省得自己存糧了,也不用擔心賣糧難了。”劉東泉說。

剛收獲完今年種的600多畝大豆,黑龍江省克山縣西聯鄉六合村農民孫勛寶像往年一樣,把大豆送到了糧食銀行——克山縣昆豐大豆合作社。“放在那省心啊。”孫勛寶告訴記者,今年種了800多畝地,除了600多畝大豆外,還有200畝玉米。這麼多糧食要是不送到“糧食銀行”,根本沒地方儲存。

“把大豆送到糧食銀行,檢斤、過篩、稱重,然后拿好票子就妥了。以后再因為水分蒸發、老鼠吃等原因造成的損耗,就跟咱一點關系都沒有。”孫勛寶說,因為水分蒸發等原因,過了春節,100斤大豆少個三四斤很正常。

於端蓮說,農民將糧食存入糧食銀行,不僅可得到每噸一年120元的利息,還可按約定享受落價保底、漲價順價的優惠。而且,農民存糧隻需一個電話,收糧車就會開到農民家門口,既降低農民的運輸成本,又能減輕損耗。

糧食銀行破解了農民儲糧、賣糧難題,也減輕了運營主體的資金壓力。“糧食銀行至少緩解我40%的資金壓力。”周正春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原來按照公司的收購加工能力,每年需4000萬元左右的資金,但隻能從銀行貸到2000多萬元。“我把稻谷收上來,等加工成大米賣出去再付錢,本質上是一種延期付款,我給農民的利息,其實比我從銀行貸款需要支付的利息低。”

原糧供應多了,對企業來說糧源也穩定了。據祝躍華介紹,該公司有了穩定的糧源后,便可直接跟農資生產廠家聯系,省去中間環節,幫農民拿到成本更低的農資,從實踐來看,每畝地種子、化肥成本平均節省100元左右。“還可引導農戶種植優質麥,幫助公司生產高端產品,提高核心競爭力。”他說。

缺乏標准陷“三無”境地

“這兩年來學習得越多,我越害怕!”一家糧食銀行負責人擔憂地說,糧食銀行處於“三無”尷尬境地:一無名分,“糧食銀行”到工商部門注冊不了,跟“地下組織”一樣,隨時有被關停的可能﹔二無門檻,宣傳多了大家都來搞,現在連非糧食加工企業也來搞﹔三無監管,出現風險無人兜底。

《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發現,前幾年糧食市場行情看漲,各地糧食銀行發展較穩健,運行成效初顯。然而,去年以來,部分糧食品種市場價格下跌,加之缺乏國家標准等因素影響,各地的糧食銀行在運行中暴露出多重風險。

江西省糧食局有關負責人認為,糧食銀行是介於金融和實體之間的新型農業產業化模式,跟商業銀行一樣,存入糧食農民得利息,通過物物兌換也可獲利。這種基於農民與經營者之間的相互關系的新生模式,在國家尚未出台相關的法律法規之時,農戶把糧食存入,糧食市場的價格波動使之存在一定風險。

由於未設置准入門檻,糧食銀行運營主體可能會沖破道德的約束,過分追求經濟利益導致企業無法正常運轉或破產,出現“跑路”風險,損害農民利益。江西省社科院農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尹小健表示,農民將糧食存入糧食銀行,存在一定風險。比如,糧食行情下行時,經營者的資金鏈一旦斷裂或遭遇不可抗的自然災害,無力支付利息或提供農資,到那時“跑路”就不足為奇。

“我們周圍就出現過經營不善跑路的。”克山縣一位合作社負責人說,有的農民把玉米放到一個糧食收購點那裡,糧食收購點負責人承諾賣完糧后給錢,到時候會加一點價。但后來這個點經營不善,還欠著農民好幾百萬元,沒辦法還,糧食收購點的負責人就跑了。“這種情況給我們這個行業帶來不好的影響,大家會因此不信賴這種模式了。本來多贏的東西,因為這種情況,打擊了行業信心。”

“冒進”風險也不容小覷。各地興起的糧食銀行以企業自發行為居多,在發展定位、管理水平、操作流程等方面參差不齊,有的在小規模儲售糧時運作自如,往往產生盲目樂觀的心態,提出大干快上的目標,形成經營風險。

湖南省寧鄉縣糧食局一位干部指出,有的糧食銀行需要注意發展步伐太快,極有可能出現資金鏈斷裂的風險。以一家糧食銀行的規劃為例,兩年時間服務面積增加20多倍,這意味著收購資金要以同樣幅度增加,同時加工和儲備環節的機器、廠房、人工、運營成本等也要同幅度增加,風險太大。

更需要警惕的是,糧食銀行涉及糧食生產、流通等眾多環節,缺乏規范的規章制度,甚至個別地方加工作坊也挂著“糧食銀行”的招牌,發展情況良莠不齊,容易形成風險漏洞,如果出現問題或將形成連鎖負面效應。

建章立制成當務之急

“當務之急是加強規章制度建設,使糧食銀行在統一制度和規則下運行。”祝躍華認為,應從國家層面總結各地經驗,針對糧食銀行存在的風險漏洞,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使其有章可循、規范運作、健康發展。

多位受訪者認為,糧食銀行經營業務涉及千家萬戶,遭遇糧食市場低迷行情,運行暴露出的多重風險值得關注,亟待出台政策引導和規范。

“由於是新生事物,國家還未出台針對糧食銀行的法律法規,政府‘有形之手’介入很有必要。”吉水縣糧食局局長羅龍根認為,開辦糧食銀行,必須辦理糧食收購許可証,並制定嚴格的出入庫管理制度﹔政府部門還需加強監管,在存糧量上升后,派專人定時抽查存庫出庫情況,以保証農民利益。

針對糧食銀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湖南省農委綜合調研處處長樂運成建議,應加強規范管理。可以考慮在省級層面成立糧食銀行監督委員會,制定糧食銀行運營的具體規章制度,並對其進行監管,或成立糧食銀行協會。同時加強准入管理,從倉儲能力、注冊資本、具體業務等方面設立標准。

政策扶持也不可或缺。安徽省糧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一些糧食銀行的運營主體為糧食購銷企業或加工企業,營業利潤率較低,運轉需開發系統軟件、添置服務器、改造網點門面等配套設施,一次性投入較大,從調研情況看,運轉的前三年很難實現盈利,企業自己彌補虧損。因農民賣糧已沒有了晒干揚淨的傳統,糧食水分、雜質較大,不利於收儲、加工、結算、貿易,糧食銀行開展業務還必須配備必要的儀器設備,資金缺口對其發展制約較大。糧食銀行也是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在后托市時代轉型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需要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促進國有糧食企業通過糧食銀行繼續發揮主導作用。

(本文由姜剛、管建濤、郭強、周勉、歐甸丘、黃艷、郭翔採寫)

(責編:余卓然(實習生)、李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