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長征路上奔小康”活動結束,精准扶貧助陝西脫貧致富

2016年09月30日07:41 | 來源: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
小字號
原標題:“長征路上奔小康”活動結束,精准扶貧助陝西脫貧致富

  29日下午,“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在陝西省延安市吳起縣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園落下帷幕。

  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為了傳承長征精神,中央網信辦在全國組織開展了此次大型主題採訪活動。截至26日,採訪團已走過江西、湖南、貴州、四川、甘肅等多地,行程近9400公裡,累計發布新聞11.3萬多條,微博話題閱讀量約達6.3億次。

  1935年10月19日,紅一方面軍到達陝北吳起鎮。作為紅軍長征會師后的大本營,陝西是此次活動的終點,而吳起則是陝西站以及整個活動的最后一站。

  陝西經濟社會連續10年快速發展,成為西部發展的重要引擎,2015年經濟總量居全國第15位,但脫貧攻堅任務仍然艱巨。

  據統計,陝西現共有貧困縣56個,佔全省縣(區)數的一半以上﹔老區縣59個,多數都是貧困縣,主要分布在陝甘寧、鄂豫陝、川陝革命老區﹔貧困村8808個(鎮村改革前數據),超過全省村數的三分之一。

  “十二五”以來,陝西省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多元投入扶貧工作,成效顯著。五年來國家標准(人均純收入2300元)下的貧困人口由2010年的756萬人減少到2015年的264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7.3%下降到10.4%。

A

陝西吳起縣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園

打好精准識別第一戰

  精准識別是脫貧攻堅的基礎工作。

  陝西省組織扶貧、民政和殘聯等部門開展扶貧對象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全面核查全省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致貧原因、幫扶措施、責任人員、脫貧時限等,共核定退出2015年度脫貧人口129.4萬人,清理不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42.97萬人,納入庫外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33.56萬人,鎖定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5.72萬戶316.72萬人。

  同時,陝西省委就建檔立卡工作專門約談了各設區市市委書記,對各地精准識別的過程和結果進行了明察暗訪,確保了扶貧對象精准。

  各地區因地制宜推動精准扶貧。西安市結合脫貧驗收,重新確定了近三年重點幫扶對象。咸陽市創新了收入核查識別法、九線狀況排除法、互相比對驗証法、貧困程度排序法、永久公示監督法、責任扛死追究法6種識別方法。寶雞市率先建立了集“庫”、“管”、“算”等功能於一體的信息管理平台。

  延川縣位於延安市東北部,1935年9月15日,紅二十五軍到達延川縣永坪鎮,次日與紅二十六、紅二十七軍勝利會師。

  “十一五”末,全縣有貧困人口1.58萬戶5.18萬人,貧困發生率為38.3%。根據省市脫貧攻堅安排部署,延川縣採取堅持標准與分類比對倒排相結合的辦法,先以村民小組為單元進行分類倒排,然后以村為單位進行聯評,同等條件下,採取“一算三看”的辦法,即算人均純收入,看住房條件、看家庭主要勞動力身體健康情況、看家庭成員因病、因學支出情況。挨家挨戶走訪核實,逐村審核公開公示。全縣共識別出貧困人口6950戶17882人,其中有勞動能力3326戶10073人、無勞動能力3624戶7809人。

B

紅軍曾駐扎過的薛家寨舊址

切實形成扶貧合力

  陝西省委明確將扶貧開發考核納入對市縣黨委政府的政績考核,作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據,各級黨委政府每年都召開高規格的扶貧開發工作會議,領導帶頭包抓扶貧點。同時,省、市、縣三級在8000多個貧困村開展干部駐村聯戶扶貧工作,選派“第一書記”9175名。

  延安市是紅軍長征的落腳點,是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的指揮中樞和戰略后方,也是一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

  2015年,延安市在全省率先推行了脫貧攻堅考核“一票否決制”,並建立了落實各項扶貧舉措的主管道,解決了精准扶貧“誰來扶”的問題,即實現了“三個全覆蓋。一是選派優秀機關干部1910名擔任農村第一書記,實現第一書記對全市農村全覆蓋﹔二是選派駐村工作隊991個,實現駐村工作隊對全市貧困村全覆蓋﹔三是選派37470名干部開展聯戶幫扶工作,實現了全市貧困戶干部幫扶全覆蓋。同時,不斷加強培訓,縣鄉平均組織培訓兩次以上,累計培訓駐村工作隊員、第一書記、聯戶干部達5800人次以上。

  “十二五”期間,延安市貧困人口由44.7萬人下降到9.88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6.4%。

精准開發帶動脫貧致富

  隨著“一帶一路”的實施,陝西已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陝西省堅持開發式扶貧,實施“一村一策、一戶一法”方略,對2070個貧困村實施整村推進,在2006個貧困村建立了互助資金組織,易地扶貧、產業就業、生態補償、醫療救助、教育支持、兜底保障“六個一批”扎實推進。

  易地扶貧搬遷方面,陝西省下達了2016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易地扶貧搬遷規模。目前,全省有70多個縣啟動建設集中安置點1032個,安排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6萬人。

C

扶貧搬遷集中安置的新居

  產業就業扶貧方面,開展供銷集團代持股的產業精准扶貧新模式試點,20個縣35家涉農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試點,帶動貧困戶3.76萬戶、13萬人。

  教育扶貧方面,教育資助136萬名貧困生,18.82萬名貧困家庭高中生、32萬名貧困中職生免除學費,安排貧困縣定向招生計劃1630人,重點支持貧困縣76所高中學校改擴建。

  生態扶貧方面,在40個貧困縣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治理項目1300多個,5000多名貧困勞動力就地轉為護林員。

  健康扶貧方面,貧困戶新農合住院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貧困慢性病患者提高報銷比例封頂線20%以上,貧困人口大病保險首段起付線降低50%,住院治療實行先診療后付費,縣鄉取消住院押金,省市住院押金減半。

  兜底政策方面,實現了低保、養老等保障政策對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人口全覆蓋,貧困殘疾人醫療康復項目基本醫療保險報銷范圍由9項擴大到20項,選擇3個縣開展了“兩線合一”試點。

  精准扶貧有效解決“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的問題,使扶真貧、真扶貧、真脫貧落到實處。

(責編:呂騫、張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