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一線人物

張婉婷:以村民脫貧致富為己任

2016年08月31日16:51 | 來源:中國網
小字號

“我與定西的緣分始於2008年,延續於2015年,將永不終結。”張婉婷在“駐村第一書記”日記本上寫下這句話。

2008年,剛走上國務院扶貧辦工作崗位的張婉婷來到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扶貧辦挂職一年﹔2015年,張婉婷再次回到這片土地,擔任定西市渭源縣元古堆村第一書記。

著眼實際 摸清家底

元古堆村位於渭源縣西南部,海拔2440米,屬於黃土高原向甘南高原過渡地帶,氣候高寒陰濕。這個80后姑娘暗下決心:作為元古堆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要以村民的脫貧致富為己任,把扶貧脫貧措施落實好。

“全村有447戶,耕地5500畝,主要農作物是小麥、馬鈴薯、當歸、百合等。”張婉婷對村裡的情況一清二楚。她傾力參與精准扶貧各項工作,積極實踐定西干部群眾幾十年來堅持的“三苦”精神。在她心裡,村裡怎麼發展、群眾怎麼脫貧是一件大事。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研走訪,她意識到要先組建扶貧班子,讓元古堆村脫貧攻堅有主心骨。在鄉黨委指導下,元古堆村調整充實駐村幫扶工作隊,張婉婷擔任隊長。市、縣、鄉幫扶干部分別擔任副隊長和隊員,元古堆村的脫貧攻堅班子搭建了起來。

面對駐村幫扶這一新課題,張婉婷埋頭學習各級各部門關於農業農村和扶貧開發的政策文件,虛心向鄉村干部、老同志和群眾求教農業基本常識。多少個夜晚,她宿舍的燈光總是最后一個熄滅。

她認為,要說農話、辦農事,成為群眾的知心人。她把駐村工作的辦公場地搬到田間地頭和村民炕頭,了解每家每戶特別是貧困農戶的意願與需求。在與老百姓的不斷接觸中,她說話和做事的風格漸漸帶上了“鄉土味”,融入了鄉村生活。

經過調研,張婉婷帶領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確定了元古堆村脫貧“四大工程”,建立規劃,制定方案,落實措施。

團隊進一步摸清家底、找准貧困對象。經過幾個月的細致核查,為100戶貧困農戶採集了信息,並舉行村組群眾會予以評議公布,確保每戶貧困戶的評定程序公平透明。

張婉婷把編制脫貧規劃作為脫貧攻堅的頭等大事,圍繞貧困戶個性化需求,找准致貧原因,規劃脫貧途徑。在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的共同努力下,元古堆村形成了脫貧攻堅“三本台賬”,實現了省委提出的要求,得到群眾支持。

日光掙錢 抓住發展

元古堆村集體經濟比較薄弱,考慮到未來整村脫貧后,國家給予的扶貧資金會有所減少,結合自己過去的項目運營經驗,她提出因地制宜發展集中式光伏發電站。“元古堆村日照時間長,可以進行光伏扶貧。”張婉婷為元古堆村爭取來集中式光伏電站項目:佔地10畝左右,可持續運行15到20年,發電后並入電網出售。

“按照國家2015年的補貼政策,元古堆村每發1度電,國家就補貼0.57元,上網電價是0.38元,兩項之和讓村裡每度電收入0.95元,這樣每年就可以給村裡帶來20萬元左右的收入。”

“我希望用這筆收入的80%扶持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讓他們發展生產養殖、種植等生產項目,而不是一味地進行金錢上的補助。”張婉婷說,余下20%將用於村裡基礎設施的維護。

目前,光伏電站已建成,光伏項目年收益將在18萬元以上,全部用於貧困戶發展生產和村內公益事業。張婉婷重視建立扶貧與生產相結合的機制,爭取40萬元資金,以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方式,探索開展資產收益扶貧項目,每年可增收3萬到4萬元。

付出終有回報 村裡脫貧最開心

2015年年底,元古堆村作為年度計劃脫貧村,接受脫貧驗收。經過入戶核查,她手裡的脫貧明細賬清晰起來:水、電、路、房等基礎設施全面改善,教育、醫療、社保等公共服務制度基本完善,全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826元,其中貧困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093元。有了這些賬目,張婉婷心裡踏實了。

2016年3月,元古堆村通過脫貧驗收,貧窮成為歷史。

因表現出色,張婉婷被表彰為定西市“十大優秀駐村工作隊隊長”,元古堆村駐村幫扶工作隊被授予全省“優秀駐村幫扶工作隊”榮譽稱號。

對自己的工作,張婉婷謙遜地打了“及格分”。她總結說:“我工作雖然踏實,但偏保守,創新意識不足。”村干部的評價則是:“張婉婷現在很像一個農村干部,工作起來很帶勁兒。”

“隻要這裡還需要我,我就繼續堅守下去,當好這個第一書記。”張婉婷笑著說。

(本網綜合新華網、中國青年報等相關報道)

(責編:蔣琪、李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